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中師物理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中師第一期的教學對象是,長期被“喂著吃”的剛剛從初中畢業的學生,他們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尚處于低級階段,在初中,他們往往以完成作業為主,不習慣看書,不會記筆記,不善于總結,不善于觀察和解釋現象,不善于動手實驗等。學習方法上的不適應,將使學生在學習中處處遇“紅燈”。因此,教會學生學習方法,亦是當務之急。(一)增強課堂意識
老師的作用是導航開竅,聽講是學生的頭等知識來源,輕視課堂聽講,是最大的浪費時間。教育學生尊重老師的勞動。首先要求學生作到:(1)有寄希望于課堂的愿望。(2)課前要作好充分準備,即:包括知識準備,物質準備和精神準備。(3)上課后,立即進入學習狀態,謹防走神,聽不懂時作個記號,繼續聽,不鉆牛角尖,相信科學,尊重事實,是學生應有的修養。(4)智商較高的同學,聽課要有超前意識,不能只滿足于跟著老師走,而要力爭通過自己的思維,悟出其中道理。其次,訓練學生課堂記筆記的習慣,筆記的內容主要有:(1)板書。因板書言簡意賅,并可體現整節課的教學內容。(2)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增、刪、改)。(3)聽課中的疑點。(4)不宜板書但又比較關鍵的內容。這樣既有利于聽課時思想集中,手腦并用,又是一種能力的訓練,更是復習時與教材配合的重要依據,是非常有效的學習方法之一。而且隨著知識層次的提高,記筆記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所以在學生入學的第一學期特別在學生還不自覺、不習慣的初期,更要來點“強制”措施,例如:在課堂上不定期地有意識地提問,以檢查聽課效果,平時不定期地檢查筆記,并將檢查結果與學生成績掛鉤,以幫助他們養成習慣,從中嘗到甜頭,進而變成他們的自覺行動。
同時,立足于用物理學科本身魅力增強課堂的吸引力,激發學生對課堂的興趣,無疑對增強課堂意識起到促進作用。
(二)加強教材閱讀
物理教材是學生學習物理的根據,又是獲得物理知識的主要來源。因此,盡快培養學生閱讀教材的良好習慣,提高閱讀教材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閱讀教材絕不同于看小說。教材中既有物理過程,物理現象的描述,又有對物理現象的分析和概括;既有定性描述,又有定量推導;表達方式,既有文字,又有公式和插圖等。筆者是從以下幾個方面指導學生閱讀的:(1)課前預讀。對教材的某些內容可布置讓學生預讀,教師提出預讀提綱,要求學生記下要點,以明確聽課目的(注意,對可建立懸念的內容不宜預讀)。(2)課堂精讀。課堂上老師在精講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對重點段落,逐字逐句地分析其含義,以加深理解,強化記憶。(3)課后通讀。心理學理論告知我們:知識的遺忘率最高的時間是初掌握知識那一段。因此,要及時指導學生課后通讀教材,對進一步鞏固已學知識十分重要。(4)系統閱讀。在教材每章結束后或期中,期末復習時,必須指導學生系統閱讀,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用列表法或結構圖等形式處理教材中的概念、規律及知識要點,從而達到深化知識,提高邏輯思維的目的。
(三)培養觀察能力
觀察實驗,不僅是為了學習物理知識,而且它本身就是物理知識,觀察實驗,可使學生豐富感性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又是最好的讓學生(主體)與物理世界(客體)相互作用的最好環境。在教學中,實驗能力的培養一般很少被忽視,但觀察能力的培養往往不被重視。筆者僅就培養觀察能力方面談幾點體會。(1)課堂觀察演示實驗。要求學生充分觀察老師的演示實驗。所謂充分觀察,就是全面觀察,重點觀察和對比觀察。盡可能地讓學生自己分析現象,判斷出本質特征。在充分觀察的基礎上,由學生逐步思考,分析、討論,并總結出物理現象的本質規律。(2)課外觀察自然現象和身邊事物。培養學生平時善于多觀察自然現象和身邊事物的習慣。啟發他們練習應用物理規律解釋自己觀察到的現象和生活中的物理問題,使“物理生活化。生活物理化。”例如:在乘火車旅行中,只要稍加留心觀察,就可以從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許許多多物理問題,如:火車啟動前,總要向后倒一下,是為了分別克服每節車廂的靜摩擦,以減小啟動的難度;路旁的樹木、房屋向后倒,這是由于人們總是習慣以自己為參照物;在平穩行駛的車廂里豎直向上跳起后,仍落回原地,是由于慣性,即由于人在水平方向上沒有受力,仍以原來的速度與車同行;鐵道轉彎處外高內低,目的在于提供火車作圓周運動的向心力等等,都是物理問題??梢?,人們就生活在物理世界中,每時每刻都在和各種各樣的物理現象打交道,只要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定能從中挖掘提煉出妙趣橫生的事例來。這樣,不知不覺就鞏固了已學知識,而且充實了閑暇空余。
(四)教會復習方法
論文關鍵詞:利用歌訣復習物理實驗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物理實驗為理性認識提供了發現物理規律所需的感性材料、檢驗物理理論和假說的正確依據、開拓了物理學應用的新領域。在新課標高考中實驗考查占有的比例逐年增加,與傳統考查相比有下列趨勢:①從機械記憶實驗轉向分析理解實驗、理解物理實驗原理轉變。②從既定的學生分組實驗轉向變化的創新實驗。既定的學生分組實驗已經從高考試題中逐漸退出,取而代之的是學生尚未接觸過的實驗,而與學生做過的實驗有著聯系的實用性、創新性實驗。從考查內容上看呈現如下特點:①實驗的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是考查的核心內容。②實驗數據處理是實驗的重要環節,也是高考的重要方面。③基本儀器的使用是高考的熱點。④實驗的實際操作是考查的重點。⑤設計性實驗是考查的難點。面對這些方面,學生感到慌亂,沒有行之有效的復習方法cssci期刊目錄。結合實際我采取了利用歌訣復習物理實驗,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在復習《驗證牛頓第二定律》時,利用了這樣的歌訣:控制變量法,驗證牛二律;實驗第一步,平衡摩擦力;合力等于盤碼重,必須滿足關系式(m?M); 驗證aM成反比,注意選好坐標系。這一歌訣的第一句“控制變量法”,說明了本實驗的實驗思想方法,即“控制變量法”;第二句“驗證牛二律”,說明了本實驗的實驗目的,即“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第三四兩句“實驗第一步,平衡摩擦力”,強調了本實驗的注意事項之一,即消除摩擦力對實驗結果的影響;第五六兩句“合力等于盤碼重,必須滿足關系式(m?M)”,說明本實驗中小盤及砝碼的總重力視為小車受到的拉力,必須滿足關系式(m?M);第七八兩句“驗證aM成反比,注意選好坐標系”,說明本實驗中在處理數據時,aM圖像是曲線,尋找關系不夠明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縱軸選a,橫軸選,這樣就可化曲為直,很直觀地發現a和M的反比關系。利用了這一歌訣,不僅本實驗的實驗目的思想方法、注意事項、數據處理技巧等都進行了復習,而且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在輕松的情況下掌握了本實驗的知識,提高了學習效率。
在復習《測定金屬的電阻率》時,利用了這樣的歌訣:兩個定律把ρ測,測U測I測直徑;測D(直徑)要用測微器,讀數規則要注意;L測量莫松動初中物理論文,為減誤差A外接;通過電流要適宜,變阻器使用記心中。第一句“兩個定律把ρ測”,兩個定律說明了本實驗的實驗原理,即電阻定律和歐姆定律,把“ρ測”說明了本實驗的目的,即測定金屬的電阻率;第二句“測U測I測直徑”,說明了本實驗需要測量的物理量,即導體兩端的電壓、通過導體的電流以及導體的直徑;第三四兩句“測D(直徑)要用測微器,讀數規則莫忘記”,強調了本實驗應用的一個重要儀器―螺旋測微器以及螺旋測微器的讀數規則;第五句“L測量莫松動” 強調測量長度時一要注意是接入電路中的有效長度,二要注意測量時導體不能松動;第六句“為減誤差A外接”,伏安法測電阻,測量電路中電流表有外接法和內接法,本實驗中為了減小誤差測量電路中的電流表要用外接法;第七句“通過電流要適宜”,在用伏安法測量電阻時,通過待測導線的電流不宜過大,通電時間不宜過長,以免金屬導線的溫度明顯升高,造成其電阻率在實驗過程中明顯增大;第八句“變阻器使用記心中”,變阻器接入電路中有分壓式和限流式,在本實驗中,由于待測導線的電阻不大,變阻器接入電路時用限流式。利用了這一歌訣,使學生快速掌握實驗原理、思想、注意事項,提高了學習效率。
除了上述實驗外,其它一些實驗也可以采取這一方法復習。如《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歌訣:白紙釘在木板處,兩秤同拉有角度,讀數畫線選標度,再用一秤拉同處,作出力的矢量圖。如《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歌訣:測a要用計時器(打點計時器),速度等于位移時間比,使用刻度尺量位移,打點周期0.02秒,交流電壓4—6伏,利用推論(?s=aT2)求加速度。
利用歌訣復習物理實驗,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實驗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但是教師要對學生做好引導,要掌握的是實驗思想、實驗原理、實驗方法及實驗數據處理技巧,結合實驗操作,必能獲得好的效果。
一、創新演示實驗輔助,提高物理學習興趣
1.加強演示實驗輔助的趣味性。學習興趣對于初中學生的物理學習質量是有較大影響的,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實驗輔助來引導學生進行物理學習,觀察物理實驗輔助,向學生演示物理學科的魅力。特別是在初中低年級的第一節物理課中,教師要利用豐富的演示性實驗輔助,來吸引初中學生的注意力,利用奇妙物物理現象引導初中學生思考物理問題。像“無法烘干的紙杯”,“雞蛋沉浮”等,都可以成為較好的物理演示實驗輔助教學。每一節物理課,都要有一個好的開頭,使物理課堂的良好學習氛圍被調動起來,讓學生在整節課都保持高漲的熱情。比如在學習有關于聲音的特質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紙杯聽筒實驗輔助的演示,吸引初中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做一些手工活動,自主制作紙杯傳聲筒與聽筒,讓學生動起手來。之后,請一位學生上前與教師配合,為學生進行聽筒實驗輔助的演示。學生在觀察這一實驗輔助時,會對聽筒傳聲問題進行思考,也會提出自己的疑問。這些,對于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氛圍的熱烈都有積極作用。2.加強演示實驗輔助與多媒體的結合。對初中物理演示實驗輔助進行創新,教師可以將多媒體技術與演示實驗輔助進行有效結合。受到課堂教學時間的影響,要提高初中物理教學活動的效率,教師需要考慮到演示實驗輔助的可行性與效率。初中物理課堂中的演示實驗輔助會受到時間與地點的限制,在限制情況下完成的演示實驗輔助是無法充分發揮其作用的。對于較為大型的實驗輔助,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進行演示,大大彌補物理實驗輔助教學中的不足。比如在講解有關于《世界是運動的》這節課的時候,教師無法在課堂上讓學生對運動的地球進行觀察。利用地球儀進行演示,其直觀性與形象性都明顯不足。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可以利用網絡平臺進行相關實驗輔助視頻的搜集,將最符合初中學生物理認知水平的視頻在課堂上進行播放。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在課堂上了解到世界的運動性,了解地球的神奇,還會提高物理學習熱情,更加積極主動地配合教師進行物理教學。
二、優化分組實驗輔助,提高物理課堂效率
1.引導學生分組實驗輔助,輔助物理學習。在物理教學事業不斷發展的今天,實驗輔助活動已經越發精練與典型化,初中物理教學活動中的實驗輔助比例已經明顯提高。與演示性的實驗輔助相比,學生自主實驗輔助活動對于學生物理水平的提高有更大的作用。在操作實驗輔助的過程中,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親自動手進行實驗輔助,以小組為單位,發揮團體力量,讓實驗輔助更好地輔助初中學生物理水平的提高。比如在講解《杠桿》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杠桿的制作。教師可以讓學生對生活中的標稱為原形,制作一個可以用于實驗輔助中的杠桿。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利用物理課本上的實驗輔助方法開展小組實驗輔助,加強學生在物理課堂中的交流,促進學生物理學習思維的完整。2.引導學生自主設計實驗輔助,輔助物理學習。初中物理教學,需要對初中學生的物理思維進行培養,讓學生的思維更加發散,可以針對一個物理現象進行物理規律的開發。課本上的物理內容并不能滿足初中學生物理學習能力提高的需要,教師需要從學校的教學條件出發,為學生準備充足的物理實驗輔助器材,讓學生自主進行物理實驗輔助的設計與實施,促進學生物理能力的大幅度提高。比如在講解有關于大氣壓的知識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皮球、吹風機、試管、吸管等實驗輔助材料,讓學生對這些實驗輔助材料進行自主選擇,設計實驗輔助。在具有自的物理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被肯定,他們更容易成為課堂中的主人。
三、拓展課外活動,提升學生實驗輔助熱情
初中物理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的生活能力提高,可以用物理知識指導自己的生活,提高自己的生活智慧水平。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實驗輔助不能被限制在課堂內,教師要引導學生將物理知識與物理實驗輔助應用于課外。比如在學習有關于托盤天平的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生活開發托盤天平的用法,讓學生接觸更多的課外內容,使實驗輔助可以促進學生物理應用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