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孩子學習計劃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7:45—8:00 起床早餐 起床早餐
8:00—9:00 做《暑假作業》及其他作業 做《暑假生活》
9:00—9:30 體育 體育
9:30—10:30 英語(復習、翻譯短文) 英語(抄寫單詞、學習單詞)
10:30—11:00 整理課外知識 整理課外知識
11:00--13:00 午餐休息 午餐休息
13:00—14:00 課外閱讀 打電腦、上網(查資料)
14:00—14:30 英語(聽力練習) 英語(口語練習)
14:30—15:30 語文(閱讀分析) 語文(拓展、課本知識)
15:30—16:30 數學(奧數) 數學(拓展、課本知識)
16:30—17:00 活動 活動
17:00—18:30 看電視、晚餐 看電視、晚餐
但是,有多少家長真正研究過孩子的學習計劃呢?有多少家長根據孩子的學習計劃給予孩子有效的監督和指導了呢?恐怕答案會很不理想。
大部分孩子受認知水平、思考問題的方式、表達能力、意志力等方面的局限性,所制訂的學習計劃幾乎形同虛設,對完成學習任務、實現學習目標并沒有產生直接的、實質性的作用,幾乎形同虛設。老師要求孩子制訂學習計劃,很大程度上是期望借助制訂計劃這一形式讓孩子了解計劃的重要性,并養成制訂計劃、按計劃行事的習慣。而孩子制訂的學習計劃是否合理可行,老師很難一一過問。于是,就出現了孩子的計劃“白紙黑字”貼在墻上,但孩子依舊隨心所欲的情況。因此,要想制訂出一份理想的學習計劃,家長應該發揮重要的引導作用,特別是對那些學習能力偏弱、自制力偏差的孩子,這一點尤為重要。千萬不要把制訂學習計劃作為孩子和學校的事情,家長袖手旁觀,這是對孩子不負責任的態度。
制訂好學習計劃的前提是準確給孩子定位。很多孩子的計劃制訂以后難以落實,主要癥結就在于缺乏對自我的了解,不是根據實際情況來制訂有針對性的計劃。作為家長,要指導孩子分析自己的學習特點。各人的學習特點不一樣:有的記憶力強,學過知識不易忘記;有的理解力好,老師說一遍就能聽懂;有的動作快但經常錯;有的動作慢卻很仔細。有的在文、理科學習上也體現出不同的特點……幫助孩子全面分析,找準薄弱點,對薄弱學科或薄弱環節加重學習分量,這樣才能有效的采取相應措施并寫進計劃。
計劃應主要解決好孩子的自由學習時間。學習時間可以分常規學習時間和自由學習時間。常規學習時間,指的是用來完成老師當天布置的作業,“消化”當天所學知識的時間。而自由學習時間,指的是完成作業后,所剩下的由孩子自由支配的學習時間。自由學習時間內的學習效果,對改變學習現狀有重大作用。對那些成績較差的學生來,往往是因為忽略了自由學習時間中自我提高活動的安排,所以造成后進。一般說來說,個人的學習計劃既包括常規學習活動,即完成當天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消化當天所學的知識;又包括自己安排的學習活動,即根據自己的特點,或補課還債,或提高深造。個人的學習計劃不宜離開教師的教學進度另搞一套。即使是自己安排的學習活動,最好也要和老師當時教的內容相關。這樣才能消化舊知識,吸收新知識。一旦孩子抓住了自由學習時間,并且體會到抓住自由學習時間給學習帶來的好處后,他就會努力去提高常規學習時間的效率,以增加自由學習時間,使自己掌握的學習主動權越來越大,一個生動活潑的學習局面就會逐漸到來。因此,家長在幫助孩子制訂學習計劃時,要特別注意擺布好學習與娛樂的關系,逐步減少孩子看電視、上網的時間,適當增加自主安排學習任務的時間,讓孩子在學會安排自由學習時間的過程中,增強學習的自信。
計劃的具體內容和實施步驟是在學習之前擬定的,是設想,畢竟還不是現實。要想把計劃變成現實,還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在這個過程中,自己的思想可能會發生某些變化,而學習計劃訂得再實際,也難免會出現估計不到的情況。例如,某個階段有的學科難度大,作業多,這樣,計劃中的學習任務就可能完不成。再如,有時集體活動比計劃的多了,占用了較多的學習時間,這也會影響學習計劃的實施。所以為了保持計劃的實現,學習計劃不要訂得太滿、太死、太緊,要留有機動時間。目標也不要訂得太高,否則在實施過程中受到沖擊時,會因為沒有辦法調整而使計劃落空。時間長了,就會對訂計劃的必要性產生懷疑而不訂計劃了,成為無計劃行事了。因此,制訂學習計劃不要過于“貪心”,要量力而行。計劃訂好之后,要貼在顯眼的地方,并要求孩子對父母公布,以便于給孩子制造一種外在的約束力。父母要觀察孩子,引導孩子經常對照、檢查執行計劃的情況。如果完成任務輕松,余地較大,可以考慮進度加快一點。如果沒有按計劃完成任務,要分析是什么原因,對癥下藥,采取措施。必要時可調整計劃,降低標準,減慢速度,使計劃切實可行,為學習服務。
計劃通過實施才有意義和價值。在幫助孩子制訂好學習計劃后,家長還應經常督促孩子執行學習計劃,定期檢查孩子完成學習計劃的情況并根據實際情況幫助孩子調整學習計劃。有理由相信,一個不折不扣地執行著一份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的孩子,他的學習一定是卓有成效的,他的成績一定是優良的,他的家長一定是輕松、快樂的!
學習計劃是學習的藍圖,有效的計劃加上有效的實施,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習成績,而且對磨練孩子的意志,培養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都有非常大的意義。提高計劃觀念和計劃能力,使孩子成為能夠有條理地安排學習、生活、工作的人,對孩子的一生都有好處。推薦與《幫孩子制訂有效的學習計劃》相關的內容:
一個好的學習計劃能幫助還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孩子們,走進學習的殿堂,使孩子的學習潛力得到更充分的發揮。
制訂學習計劃的好處很多:
第一,學習計劃表可以幫助學生克服惰性和倦怠,尤其是當它配合一個自我獎勵制度時會更加有效。
第二,如果學生能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地完成學習,那么學習便不會給學生帶來太大的壓力。
第三,學習計劃表可以確保學生不會浪費時間,使學生有時間做其他該做的事。
第四,學習計劃表可以使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進度,清楚地知道哪些事等著做;又可以幫助學生對先前的學習做個評價。
因此,媽媽和孩子一起制訂學習計劃,既增強了孩子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又照顧了孩子的學習狀態,何樂而不為呢?
一個好的學習計劃包括預習、復習等,很難有什么固定的標準。所以需要媽媽和孩子一起溝通、討論,逐漸修改。當然,再好的計劃也需要有力地執行,才會有意義。其中,在制訂學習計劃時,有幾點需要注意:
1、要注意分散學習、交叉學習
如果有90分鐘的學習內容,您是讓孩子一下子學習完呢,還是分成幾段間隔學習呢?心理學家很早就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實驗,實驗的結果表明:分散學習要比長時間地集中學習效果好。
對于中學的孩子來說,其身心發育的特點也要求采用分散學習的方式。所以,您不妨讓孩子每次學習30分鐘,中間休息之后再學習。這樣孩子就不會疲勞,學習的效果也會更好。
當孩子同時面臨幾門課程的學習任務時,最好采用交叉學習的方式,即這30分鐘學習語文,休息后換成數學,再之后又變成別的什么,這樣學習的好處是不會使孩子產生厭倦心理。
2、要注意及時復習
人們對于剛學過的東西,總是一開始忘得快,過一段時間就逐漸減慢。所以您指導孩子復習,必須要注意這個規律,讓孩子及時復習。
每天孩子從學校回來都學了一些新東西,您可以要求他先復習當天所學的內容,復習之后再做作業。還可以告訴孩子,每天晚上睡覺前想一想“我今天都學了什么”,然后在頭腦里把這些東西過一遍。
3、要注意符合孩子的個人情況
每個孩子的學習情況都是不一樣的,所以要使學習計劃符合孩子的實際情況,既要充分考慮孩子的體質、興趣、性格、生活環境、最佳學習時間等因素,又要全面考慮各門功課的特點及孩子的掌握程度。一個好的學習計劃絕不是克隆其他人的。
4、要注意安排好孩子自由學習時間
訂計劃時,要先計算出孩子的學習時間,如在校學習時間、課余學習時間。早晨上學前可讀外語、語文等記憶性科目,晚上可學數學、物理、化學等科目。
何時做作業,何時寫日記都要安排好。要培養孩子自主學習、主動學習的好習慣,給孩子一定的時間去做自己愛做的事。
5、要注意靈活機動,及時調整
確定計劃后,就應該嚴格執行,但在學習中,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安排,不可過于拘泥。注意和孩子交流學習心得,和老師溝通各種學習方法,及時充實調整學習計劃。應注意事情的輕重緩急,把重要的或困難的學習任務放到主要學習時段,沒那么重要的放到零星時間去做。
6、要注意留出空余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