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衛健局結核病防治工作計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貫徹落實《遏制結核病行動計劃(2019-2022)》,實現《市“十三五”結核病防治規劃》制定的目標要求,促進落實各項防治措施,提高工作質量,特制定本計劃。
一、工作目標
1.完成市下達的活動性肺結核患者發現任務280例和可疑肺結核患者推薦轉診任務860例;
2.登記肺結核患者病原學陽性率達到50%;
3.登記肺結核患者治療成功率達到90%;
4.報告肺結核患者和疑似肺結核患者的總體到位率≥95%;
5.病原學陽性肺結核患者密切接觸者篩查率≥95%;
6.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結核病的檢查率≥90%;
7.結核病定點醫院實驗室具備痰涂片、痰培養和分子生物學檢測能力;
8.耐多藥肺結核高危人群篩查率≥95%,新病原學陽性肺結核患者耐藥篩查率≥80%,發現的耐多藥肺結核患者接受治療率達到70%;
9.公眾結核病防治核心知識知曉率≥85%;
10.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肺結核患者規范管理率≥90%。
二、主要活動
加強組織領導,繼續完善“三位一體”結核病綜合防治服務體系,疾控機構、結核病定點醫院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等部門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及時發現、報告肺結核患者,并加強肺結核患者治療管理。
1.加強結核病實驗室建設。結核病定點醫院加強結核病實驗室能力建設,具備開展痰涂片及痰培養檢測能力,具備開展結核病分子生物學診斷能力。疾控中心要對本轄區結核病定點醫院結核病實驗室實施盲法復檢等室間質控工作,提高病原學診斷水平。
2.加強耐多藥肺結核防治工作。耐多藥結核病防治工作是當前結核病防治工作面臨的重要挑戰和難點,結核病定點醫院要加強結核病新診斷技術能力建設,做好痰涂片陽性肺結核患者和耐藥高危患者的痰培養工作并組織耐藥篩查,對已發現的耐多藥肺結核患者應及時轉診上級結核病定點醫院規范治療,基層衛生醫療機構要加強病人管理,減少傳播風險。
3.加強學校結核病防控工作。學校結核病防控工作仍是重點工作之一,疾控中心要提高對學校結核病疫情的敏感性和警覺性,加強對轄區內學校結核病疫情和輿情監測,開展3—24歲肺結核、疑似肺結核患者的信息核實工作,及時將學校結核病疫情情況上報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按照《省學校結核病防控工作規范(2017版)》要求做好學校結核病疫情的調查和處置。同時,做好跨區域學校結核病患者信息通報和接收及接收后的處置工作。
結核病定點醫院要做好學校患者的發現、報告和診療工作,并協助疾控中心開展密切接觸者篩查工作,嚴格按照學生休復學管理要求開具相關證明。
4.加大患者發現力度。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要加強對肺結核可疑癥狀者的排查,及時發現、報告并轉診疑似肺結核患者。疾控中心、結核病定點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相互配合,做好對病原學檢查陽性肺結核患者的密切接觸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65歲以上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結核病重點人群的主動篩查工作,及早發現肺結核患者,完成全年的肺結核患者發現任務。
5.開展健康促進工作。組織開展“世界防治結核病日”系列宣傳活動;持續開展百千萬志愿者結核病防治知識傳播行動,開展形式多樣的志愿者宣傳活動;通過報紙、電視、廣播、互聯網、微信、制作發放宣傳材料等開展日常健康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公眾結核病防治知識知曉率,增強公眾自我防護意識,促進公眾主動參與預防控制結核病。
6.開展結核病防治督導工作。疾控中心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按照《中國結核病預防控制工作技術規范(2020版)》和《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的要求,開展結核病防治督導工作和肺結核患者健康管理。疾控中心加強對工作薄弱地區的督導和業務指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按規范要求建立電子檔案。
7.加強結核病疫情的監測與評價。疾控中心開展結核病疫情監測工作,利用監測系統數據對疫情現狀和疫情趨勢進行分析和研判,將分析結果通過簡報、報告等形式向有關部門反饋,并根據分析結果開展有針對性的督導工作,提高肺結核病患者治療管理質量。
醫療機構要進一步提高結核病信息管理系統錄入的及時性、準確性和完整性。
8.加強免費抗結核藥品及其它物資管理。疾控中心和結核病定點醫院要加強免費抗結核藥品及其它物資管理,做好并上報免費抗結核藥品的年度需求計劃。疾控中心要做好藥品使用情況分析和監督管理,及時調配,保證藥品持續供應。結核病定點醫院要做好抗結核藥品不良反應的監測評價,確保用藥安全、規范。
9.開展健康扶貧工作。認真落實健康扶貧有關政策,統籌利用各種資源對貧困肺結核病患者進行幫扶。加強肺結核病患者治療,對貧困患者免費提供一線抗結核藥品治療,落實肺結核患者健康管理服務。要開展貧困患者的關懷關愛、走訪慰問工作,進一步促進患者治愈疾病,減少因病返貧現象。
10.加強培訓工作。疾控中心要做好培訓計劃,組織開展培訓工作,尤其要加強對結核病定點醫療機構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結防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業務水平,規范診療行為,規范病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