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漢英翻譯語言理解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漢英翻譯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表面上看,漢英翻譯只是把漢語原文的表層結構直接轉化為英語的表層結構,但是這并不能正確刻畫出譯者所經歷的語言心理過程,即理解過程。漢英翻譯的過程不是漢語(原文)一字詞對應一英語(譯文),而應該是漢語(原文)一理解、分析+對比、選擇一表達一英語(譯文)。
漢英翻譯不是“對號入座”,不是簡單的語言轉換。漢英翻譯必須采取英文的句法來表達漢文的意念。如照漢語逐詞硬譯則譯出來的只不過是一堆讓人費解的英語拼湊罷了。從語言心理的運作上看,譯者須先將漢語語法結構和語義兩個層面的深層結構了解清楚,并分析成若干語法與語義單位,然后再將這些單位一一轉化成英語的語法及語義單位,最后經過重整組合才能成為譯作。
那么,怎樣才能用地道的英語來表達漢語的意思?如何完成兩種語言之間的轉換?所有這些問題都可以歸結為語言結構問題。語言的理解與分析是漢英翻譯必須的前提。譯者所依據的基礎是其對漢語和英語的語感。
一、結構分析
1.從語言形態學即按語法結構中形態變化體系的特征來看,漢語無曲折形態變化,而是依靠附加助詞使詞的結構發生變化來表示不同的語義、語法范疇或語氣。漢語屬于分析型語言,其詞序與功能詞的表意功能和語法功能是至關重要的。漢語的語法關系不是通過詞本身的形態來表達,而是通過虛詞、詞序等手段來體現的。例如:
(1)那聲音把我嚇壞了。
(2)你看見了什么?
(3)我們很忙,忙于寫幾篇學期論文。
(4)他現在溜冰不如以前溜得快。
而在英語中,情況就不同了。英語屬于綜合型語言,主要通過詞本身的形態變化來表達語法意義。英語有曲折形態變化,詞的語法意義是通過詞的附加成分、詞根的語音變化以及詞序的變化來體現的。因此,在實踐中需要靈活地掌握漢英語言轉換,根據英語語言結構特征再現漢語意念。因此,例(1)、例(2)、例(3)、例(4)漢語句子的英譯分別如下:
(1)Thenoisefrightenedme.
(2)Whatdidyousee?
(3)Weareverybusywithtermpapers.
(4)Heskateasfastashecould.
2.英語語法比較嚴密,重形合,連接詞多;在主從復合句中,各分句主次分明,從句須用連接詞引導;并列句中各并列的分句則用并列連詞、分號或逗號連接起來;英語句中有句,句構復雜。而漢語則重意合,其各成分的連接往往不靠一定的聯接詞,所謂語不接而意接,全憑句子含義的內在聯系。在實踐中,不妨根據英語的固有特點,在合適的地方補出漢語原文所無或未明白表達出的連接功能詞,使譯文既符合原意,又通順可讀。例如:
(5)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們黨的領導下,打敗侵略者,建設新中國。(《選集第三卷)
Toboldlyarousethemassesandexpandthepeo—ple’SforcesSOthat,undertheleadershipofourParty,theywilldefeattheaggresSOrSandbuildanewChina.
此句中,漢語句中無連接詞,譯成英語時,需根據意義加上that和and,原文的意義才會明白譯文也就流暢可讀。又如:
(6)不由分說,他先走出了屋0
BeforeWecouldsayanything,heledthewayout.
(7)她越看越愛,不頓飯時,已看了好幾齒句了。但覺詞句警人,余香滿口。一面看了,只管出神,心內還默默記誦。(《紅樓夢》)
Themor(~sheread,themoreshelikedit,andbeoreverylongshehadreadseveralacts.Shefeltthepowerofthewordsandtheirlingeringfragrance.Longaftershehadfinishedreading,whenshehadlaiddownthebookandwassittingthereraptandsilent,thelinescontinuedtoringoninherhead.f“TheTaleofStone”DavidHawkes)
中文原文中很少用連接詞,句子短小精悍。DavidHawkes把此句譯成英語時,加上了andbeforeverylong,and,longafter,when等連接詞,不僅生動地表達了原文的精神和內容,而且使上下文聯系密切,行文自然。
漢語中有大量的習語獨立使用,若要用英語正確表達出其中的含義,就必須使用連接功能詞。例如:
(8)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Asyousow,sowillyoureap.
(9)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Whenamangetstothetop,allhisfriendsandrelativesgettherewithhim.
(10)山不在高,有仙則靈。
Mountains,thoughnotveryhigh,arefamouswhereimmortalsdwel1.
這種作法,在簡煉的漢譯英詩中也是需要注意的。以翁顯良先生所譯的唐詩《靜夜思》為例:(11)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恩故鄉。
NostalgiaLiBaiAsplashofwhiteonmybedroomfloor.Hoarfrost.9Iraisemyeyestothemoon,thesamemoon.Assceneslongpastcometomind,myeyesfallagainorlthesplashofwhite,andmyheartachesfohome.
在譯文中,“as”與“and”的使用使原文詩的意義醒目了然,譯詩更自然、流暢,詩味也就更濃。
3.漢英兩種語言還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差異,在翻譯實踐中需要特別注意。英語是一種主詞非常明確的語言,任何時候主語都不能輕易被省略。而漢語是一種突出主題的語言,主詞在句中有時被省略需要譯者理解才能在英譯文中表現出來。例如:
(12)很高興接到你的賀函,對此謹向你表示感謝。
IalTlveryhappyandgratefultoreceiveyourmessageofgreetings.
顯然,主詞“我”被省略了;漢語中許多這種類型的句子。例如,“見到你很高興”,“很抱歉讓你久等了”,等等。
(13)弄得不好,就會前功盡棄。
Ifthingsarenotproperlyhandled,ourlaborwilbetotallylost.
此句中,譯者根據句子意義補出了主詞“things”,~u_lz連接詞“if”,一個完整的英文句子就形成了。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漢語雙名詞句子結構的英譯。例如:
(14)他肚子餓。
Heishungry.(不能譯成:“Hisstomachishungry”)
(15)他品性不好。
Hehasaflawedcharacter.(不能譯成:“Hicharacterisbad”.)
以上兩例中,主動詞前有兩個名詞,這是漢語中一種特殊的雙名詞句子結構。譯成英文時,需要下一番功夫才能判斷出哪一個才是真正的主詞。
上文提到的漢語習語,除了在原文中無連接詞外,同時還兼具有“主詞缺勤”的特點。譯成英文時必須補上主詞。在例(8)中就可見到漢語主詞缺勤英譯文中主詞補上的情況。再看下例:
(16)送君千里,終有一別。
Althoughyoumayescortaguestathousandmiles,yetmustthepartingcomeatlast.
(17)打蛇先打頭,擒賊先擒王。
Ifyouwanttokillasnakeyoumustfirsthititonthehead,andifyouwanttocatchabandofrobbersyoumustfirstcatchtheirleader.
漢英兩種語言在語法結構上除了上述主要特點外,還有許多特殊的結構和語序。因此,在翻譯實踐中,必須作種種有意識的心理運作,把每個意素(semama)在語列中的安排根據英語語言特點作一定幅度的調整。只有通過這種語言結構的變通,譯文才不至于詰屈聱牙,難以卒讀。
二、語義分析
在對漢語和英語的語言結構進行分析之后,還必須準確地掌握語言的意義。語言的意義包括認知意義,也包括語境意義和社會意義。一些詞語的理解要放到整個語境中去觀察才能得出真正的認知意義。
同樣的詞在不同的語言環境里包含不盡相同或全然不同的意思,英譯時切不可照字面意義直譯。
例如“環境”一詞:
(18)她不但人漂亮,環境也不錯。
Sheisnotonlybeautifu1.butalsohasasolidfi-nancialbakImd.
(19)投資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Theinvestmentenvironmenthasbeengreatlyimproved.
顯然,例(18)中的“環境”不是environment、sur.roundings等在字典中與之對應的詞,而是指financiastatus,即家里的財力,經濟狀況。
又如,“鬼”字的英譯就不能只局限于ghost、spirit、apparition這些與之直接對譯的詞,而必須根據語境來翻譯。若把“小氣鬼”譯成anarrow-mindedghost,就會讓人不知所云。漢語中有許多帶“鬼”的詞。例如:
(20)d~鬼——devi1s色鬼——Sexyguys
鬼佬——foreigners酒鬼——drunkards
懶鬼——lazybones窮鬼——realbeggars
討厭鬼——abore
(21)鬼天氣——teb1eweather
鬼地方——adamnableplace
鬼點子——wickedideas
鬼把戲——dirtytricks
鬼臉——funnyfaces
鬼話——“eS
甚至還有一種植物叫“鬼子姜”(即菊芋Jerusalemartichoke),如果不經過分析理解,就會譯成ghostginger。
由此可見,漢語中大量的詞匯及其豐富的含義在英譯過程中必須根據語境進行判斷才可正確地傳譯到英文中。
三、文化分析
除了語言本身的結構與所處的語言環境外,語言的理解還需考慮文化的因素,即語言使用的社會習慣。如我們經常談到的“吃飯了沒有”,“你去哪兒”等招呼語,還有漢語里的謙遜語“哪里,哪里”等如果不理解兩種語言的社會習慣而照字面意思直接對譯的話,其譯文只會讓人啼笑皆非,而難以達到傳意之目的了。
以上的結構分析與語義分析表明:要維持漢原文與英譯文之間的語法結構的同等關系和詞意之間表面的對立關系幾乎是不可能的,簡單的逐詞對譯式的漢英翻譯是行不通的。
由于中英文語言的差別,要譯得盡善盡美也絕非易事。但是至少不應在語法結構(時式、語態、詞類、語序等)及文化語義的傳達上出現錯誤。因此,漢英翻譯過程中的語言心理過程即對兩種語言的分析理解過程是關鍵。只有理解判斷正確,才能靠譯者自身的學識素養進行再創造,從而做到表達自然地道,再現原文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