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漢英詞匯中的中西文化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顏色詞匯的不同文化內涵及象征意義
我們賴以生存的社會是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在英漢兩種不同文化中,相同色彩的顏色詞匯有著不同的內涵和象征意義。“red(紅色)”無論在漢民族文化還是在西方民族文化中,都與慶祝活動或喜慶日子有關,在英語中有如下表達“ared-letterday(喜慶的日子),red-blooded(精力充沛的,活躍的,血氣方剛的),redcarpet(迎接貴賓用的紅地毯,隆重的接待)。在漢語中紅色的褒義色彩尤為明顯,如“開門紅”中的“紅”代表了好運氣。此外漢語中還有紅雙喜、紅榜、紅旗等詞語,“紅”都象征著“吉祥、昌盛、喜慶”。不過,在西方民族文化中,“red”常給人以憤怒、危險、恐怖、戰爭的感覺,于是便產生了redrag(斗牛用的紅布,激怒人的東西),redalert(緊急警報),redhands(血腥的手)等象征意義。“white(白色)”在漢語中常與喪事有關,人們用穿白戴孝來表示對于去世的親人的哀悼和懷念。而英語中的“white”代表著純潔和幸運,如awhiteday(吉日),awhitelie(善意的謊言)。“yellow(黃色)”在古代漢語中象征著吉祥和尊貴,如“黃道吉日”。在中國古代帝王穿黃色長袍,寺院中有權勢者也穿黃袍,黃色象征著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尊嚴。而在英語中“yellow”只代表一種顏色。在古希臘“purple(紫色)”象征著權勢,古羅馬皇帝、紅衣主教以及有權有勢所穿的長袍的顏色都接近于紫色,tobeborninthepurple便表示“出身名門”的意思。
二、部分詞匯的伴隨意義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一種語言中的詞匯在另一種語言中往往不能產生相同的聯想和意義。例如:在中國,人們看到“松、竹、梅”就會聯想到“歲寒三友”,聯想到“斗霜傲雪”、“高風亮節”的伴隨意義。而在英語中,西方人不會由pine,bamboo,plum產生這樣的聯想,也就不可能有相似的伴隨意義。同樣,漢語中常贊美蓮花的“出淤泥而不染”,而英語中卻鮮有這方面的表達。中西方文化對于“西風”(westwind)也有著不同的理解。由于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當西風吹起來的時候,英國正是春天來臨,萬物復蘇的季節,而在中國,正是深秋或隆冬。英國詩人雪萊在《西風頌》中贊美了“westwind”,認為它象征著希望和力量。可這樣美好的意義在漢語中卻成了凄涼、蕭條的代名詞,如“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漢語中的有些詞語在英語中是空缺的。例如:粽子、餃子、土地廟、中山裝、旗袍等等。
總之,每個詞匯都會具有特定的文化內涵和意義。有時,很難在英漢詞匯中找到完全相對應的詞,即使找到概念意義相等的詞,它的內涵意義也會有很大的不同。而學生通常在普通字典上是查不到這些意思的,教師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也只是一帶而過,學生容易出現定向思維。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教師盡可能地進行一些英美文化知識的補充閱讀,并且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閱讀是讓學生體驗文化的最佳平臺,在平時的閱讀過程中,學生更加能夠感同身受地體會到同一個詞在不同文化下的內涵差異,充分感受英美國家的生活習慣、風土人情、歷史、地理、文學等方面的知識,以便更好地理解一些文化差異,積累和掌握詞匯中的不同文化內涵。我們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發揮文化背景知識在閱讀理解中的積極作用,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從而減少文化背景帶來的詞匯障礙,從而增強閱讀能力。
作者:凌敏單位:江蘇省鎮江市丹徒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