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談校園音樂文化育人性能與培育元素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教育部《關于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為我國職業學校開展藝術教育指明了方向,曾經的重視于職業技能教育,忽視藝術教育的教學偏向被扭轉,中職學生的素質教育得以充實內容和提高質量。在發展中職學校藝術教育的大方向下聚焦于對建設和發展校園音樂文化的分析,就是要針對校園音樂文化的育人性能進行分析。音樂是人們生活中舒緩情緒、抒發情趣、入情走心、怡情養性、雅致生活的審美元素,生活中無論是高雅的音樂演唱會、還是民俗的音樂娛樂活動、再或是自唱自娛的音樂消遣都是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音樂同樣在中職學校校園中備受師生的喜歡,是校園文化建設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和發展中職學校校園音樂文化對培育學生健康成長的育人性能具體體現在:熏陶、體驗、引領三個循序漸進的作用點上,是學生喜聞樂見、樂于接受、樂于參與、樂于分享、樂于被陶冶品行的好形式。因此,中職學校要積極發展校園音樂文化,音樂教師、音樂教學、音樂活動均為中職學校校園音樂文化建設的重要元素,要注意挖掘和培養這三方面元素的應有能量,以這三種元素的相互促進給力中職校園音樂文化建設。
1中職學校校園音樂文化育人,熏陶、體驗、引領循序漸進的性能
1.1校園音樂文化育人的概念
音樂是反映人類情感的藝術,源于生活,再現生活。表達情感的審美元素,基本表現手段是旋律和節奏,又可分為聲樂和器樂兩個組成部分。音樂文化是一個在音樂學文論中出現最為普遍的關聯性復合概念,很多研究者都在探究其內涵,并做出不同的表述,但中心含義亦都圍繞音樂形式所具有的文化屬性所探論,僅僅具有這樣的中心論點就足以證明校園音樂文化具有育人的性能,也即可以定義校園音樂文化是音樂文化所屬范圍的特質,即音樂文化所屬校園的指代。校園音樂文化育人的概念亦可借用高校學者所論述的觀點:“音樂的產生之初,其重要的功能便是溝通人與人之間的心靈,它能超越種族,國家,地域和語言。高校音樂文化建設是高校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營造一個和諧校園,文明校園乃至師生關系的和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校園音樂文化的參與主要是以大學生為準,并且其直接的載體是學校,在對于學校的發展過程中,是起了重要的作用的。在很大地程度上,校園音樂文化的發展同國家所推行的素質教育是具有內在統一性的。”[1]因贊同這一觀點的表述,所以也引用為校園音樂文化育人概念的闡釋,而這一觀點的精華即在于“素質教育”的作用。
1.2校園音樂文化熏陶、體驗、引領循序漸進的育人性能
校園音樂文化的育人性能源自于音樂文化是師生所喜愛、所學習、所參與、所感動的,是由對學生感官的愉悅刺激開始,到身心的感應和投入,再到理性的品味、感悟和強化所體現的。首先,認識音樂文化育人的熏陶作用。對熏陶做詞解,即熏染和陶冶,熏染需要一定的時間和一定的條件,當熏染達到一定的量的積累,就會形成事物被陶冶夠的變化,這正如古人以泥做陶器必須將制作好的模型要經過在1000-1200度左右的高溫下焙燒的道理,也正如“孟母三遷”“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的道理。音樂藝術的表現形式可讓學生傾聽、觀賞、表演、自唱自娛和群唱群娛,音樂的旋律、節奏、歌詞、表現形式都會刺激學生的聽覺和視覺,讓學生的視聽神經形成不斷地條件反射,不斷地被詞曲的意境所潛入、所暗示、所開發右腦智能,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接續認識音樂文化育人的體驗作用。對體驗做詞解,即體會和經驗,體會要是體察和知悉得到的真實和現實,是來自自我投入和切身感受基礎上獲得的對音樂文化形象、意境、品味、道理、品位的感知、了解和打動,而且會聯系已經具有的生活經驗進行對比,在比較的過程中豐富生活體驗,這也是音樂文化可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對于出身于音樂文化氛圍中的人們必定會形成的影響作用,正如網友所敘:“音樂現在成了我們生活必不可少的精神糧食之一,如今貌似享受音樂的途徑也有很多:我們可以通過包括繞線耳機和藍牙耳機等在內的各式各樣的耳機設備,也可以通過各種高端的音響去享受,或是直接裸放。每一種方式都能夠體驗到不一樣的音樂世界。”再接續認識音樂文化育人的引領作用。對引領做詞解,即引導和帶領,引用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觀點:“我們一向對于身體用教育,對于心靈用音樂”“節奏與樂調有最強烈的力量浸入心靈的深處”,可見音樂文化是育人以心靈引領的載體,因為音樂是人的情感審美形式而滿足人的情感訴求,與人的情感所溝通、所對話、所形成源自內心的理想理性。再感受音樂對人的積極情感的引導作用,“如由車行和戚建波聯袂創造的歌曲《常回家看看》一經播出,立刻在社會上引發了對中國式孝道的探究,王錚亮的《時間多去哪了》,更是為這熱議多年的時尚話題起到“添材助燃”的作用,在人們傳唱這兩首流行歌曲,議論著該回家看望父母的話題中,中國以孝為本的傳統美德更加形象化和具體化,開始促動自己反省這方面的疏漏和不足。”[2]
2中職學校校園音樂文化育人,音樂教師、音樂教學、音樂活動的培育元素
2.1充分發揮音樂教師和音樂教學在校園音樂文化育人中的作用
音樂教師是中職學校校園音樂文化育人的主要責任人,一方面要熱愛和鉆研本職工作,認真分析和研究中職學校音樂教學的規律,在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上創新,更適合以學生為本的育人需要;另一方面要為學校建設和發展校園音樂文化當好領軍人物與發揮好參謀助手作用。必須破除中職學校音樂教師普遍存在的音樂課是“輔助課”的錯誤認識,將音樂課教師對音樂課的擺位提高到教育部《關于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的文件精神上來,樹立以音樂教育立德樹人的正確觀念,以思想認識的端正,以對中職學校學生進行藝術教育即實施素質教育的必要性來開展好音樂教學。
2.2充分發揮音樂活動在校園音樂文化育人中的作用
校園音樂文化建設的常態是音樂教學+音樂文化活動,音樂文化活動對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促使學生心理、品行向健康的高雅的層面發展并提升品質的效果更為突出。校園音樂活動要組織的豐富多彩,即可為表演表現性質的,如歌詠活動、文藝演唱會;也可以是考察體驗性質的,如音樂調查、公益音樂活動等;還可以是媒介載體性質的,如利用校園網絡和校園廣播站、黑板報和宣傳櫥窗,利用微信及其他通訊形式。還可以發揮音樂社團的作用:“學生自主創建的音樂社團一方面是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另一方面也是高校音樂第二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3]要積極創新活動內容與形式,讓活動新穎并能夠面向全體學生、普惠全體學生。堅持勤儉節約和量力而行的原則開展活動,單項活動與長線活動相結合,小型活動與大型活動相結合,校內活動和校外活動相結合、時尚活動和傳統活動相結合形成本校學生音樂活動的特色。
參考文獻
[1]劉姮.淺析校園音樂文化的意義[J].明日風尚,2017(21):139.
[2]劉力.音樂藝術感染人陶冶人激勵人的作用[J].通俗歌曲,2015(3):4.
[3]馬麗,范銳.提升校園文化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13,23(1):53-56.
作者:付顯榮 單位:吉林財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