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層級護理對自由分娩產婦滿意度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層級護理對自由體位分娩產婦個人感受及滿意度的影響。方法:選取產婦48例,按是否實施層級護理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比較兩組在產程時間和個人感受滿意度上的差異,同時對護理人員對自由體位分娩相關知識掌握程度分析。結果:觀察組護理人員對自由體位分娩知識掌握較好,兩組產婦的第一產程、第二產程、第三產程和總產程無差異,但觀察組產婦對自由分娩過程感受滿意度為91.6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0.83%。結論:采取不同層級人員組合護理模式不僅能提高自由體位分娩產婦滿意度,對分娩過程感受更佳,同時有助于護理人員掌握相關知識。
關鍵詞:層級護理;自由體位分娩
層級護理是通過對相應科室護理工作者進行適當的分級以及對護理工作進行合理的安排,以患者為中心,不斷提高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為目標,從護理角度提升醫院護理服務水平[1]。已有報道表明,層級護理在ICU細化了每個層級護理人員的工作內容,明確了自身職責,提高工作效率,進而提高護理工作質量[2]。自由體位分娩是產婦選擇自己舒適的體位分娩,例如站、坐、跪、蹲、臥等體位,護士接生也根據產婦不同的體位來接生[3]。但該方式需要外人協助,同時由于不同于傳統體位會帶來產婦和家屬的心理變化。為了加強護理措施,我院把層級護理引入到自由體位分娩中來,取得一定成效,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待產的婦女48例。選入標準:年齡18~45歲,無原發疾病,單胎,無妊娠合并癥,無陰道分娩禁忌證,足月分娩,簽署知情同意書。年齡最小19歲,最大44歲,平均(29.98±2.13)歲;初產婦22例,經產婦26例;孕周38~41周,平均(39.14±2.02)周。隨機分為自由體位組24例和傳統仰臥組24例,兩組孕婦基礎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護理人員資料參與本次課題的護士共17人,主管護師4人,護師7人,護士6人;本科5人,專科8人,中專4人。根據工作年限、經驗和護理水平分為:初級護士(N1)7人、中級護士5人(N2)、高級護士(N3)3人、責任組長(N4)2人。
1.3護理方法對照組給予婦產常規護理,觀察組同時給予層級護理。將N1~N3護士分為3個組,包括高級護士1名、中級護士1~2名、初級護士2~3人。制定各自護理責任,責任組長每人帶1~2個組方式參與其中,其職責是評估是否為低危產婦,是否適用自由分娩,組織相關護理知識培訓,規范自由分娩產前、產中、產后護理內容,督促、組織、指導開展護理工作,及時解決過程中出現的問題。N1護士主要負責環境整潔與安靜,完成飲食指導、護送患者出入及常規檢查。N2護士主要負責產婦和嬰兒生命體征監測,協助分娩體位的擺放和調整,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時向醫師、上級護士匯報。N3護士負責產前健康教育講解自由分娩優點及注意事項,產中給予產婦生理及心理支持,告知產程進展情況,指導產婦正確的呼吸方式,在宮縮間歇時的休息及進食保持體力,同時采取聊天按摩手段緩解產婦緊張情緒,指導家人陪伴,同時指導監督N1和N2護士護理工作。
1.4評價標準⑴組織自由分娩相關知識理論考試,以≥80分以上為掌握,60~80分為基本掌握,<60分為未掌握,總掌握率=100%×(掌握+基本掌握)/總例數。⑵觀察兩組的分娩方式和產程,包括第一產程、第二產程、第三產程與總產程。⑶自制滿意度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助產技術、自由分娩體會、護理、相關知識教育共十項100分,以≥80分以上為滿意,60~80分為基本滿意,<60分為不滿意。總滿意率=100%×(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
1.5統計學方法選擇SPSS13.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的描述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的描述采用率,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或Fisher精確概率法。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層級護理組護理人員對自由體位分娩知識掌握較常規護理組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不同護理模式對兩組產婦的第一產程、第二產程、第三產程和總產程無影響(P>0.05)(見表2);觀察組產婦對自由分娩過程感受滿意度為91.6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0.8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傳統觀念認為,仰臥位是產婦分娩的必然體位,雖然該仰臥截石位有利于產程觀察和對產婦快速有效處理危急情況,但該體位骨盆入口與體軸呈夾角,胎兒縱軸與產軸不在一條直線上。同時從解剖角度看人體腰椎曲度的存在,會導致仰臥時子宮壓迫腹主動脈,不利用胎兒供血。有關人士還認為會出現長時間壓迫下腔靜脈,研究表明該仰臥截石位會減少子宮與胎盤的血液供應,從而會對母嬰預后產生不利影響[4]。自由體位是目前產科護理技術的發展趨勢,在分娩中讓產婦自己選擇舒適體位,有研究認為能提高骨盆出口徑線,縮短產程,加快分娩速度,有效保證母嬰的安全[5]。然而,由于自由體位分娩與傳統體位更需要外人協助,因此,對護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層級護理模式由于護理工作是由整個護理小組完成,保證了護理工作的連續性、整體性和安全性,小組成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護理組長脫離日常繁雜低技術操作去和患者交流,固定的責任護士能全面掌握患者的各方面情況,及時有針對性解決。在多種臨床實踐中發現,實施分層級護理管理能夠有效提高護理服務的質量,使護理人員的責任感與積極性都得到明顯提高,有效減少護理糾紛,使病房護理管理變得更加規范化,使患者、醫師、護理人員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得到有效提高,對臨床護理工作起著重要的激勵作用,提高了護理工作的效率[6-8]。另外,由于不同工齡、文憑、職稱護理人員從事相同工作,隨著護理模式變化,通過將不同層級護士結合起來充分發揮了傳幫帶效用,強化了護理執行力,杜絕了護理知識及經驗不足。本研究發現,采取層級護理后低年資護士自身能從高年資護士學習護理技能,掌握護理常規和知識,在老護士帶領下處理突發事件。同時在整個自由體位分娩護理過程中都能有效避免差錯事故,杜絕意外,層級護理有助于建立連續的護理流程。另外,對患者滿意度的統計結果顯示,接受層級護理的自由體位分娩產婦滿意度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產婦。
參考文獻:
[1]田香艷.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的實施對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1,6(33):263-264.
[2]曾雪萍.層級管理在ICU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7):132-133.
[3]張華珍,劉永珍.自由體位分娩在胎頭位置異常產婦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1(6):67.
[4]厲躍紅,吳娜,莊薇.分娩球配合自由體位助產對初產婦產痛、分娩控制感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9):793-796.
[5]申彩云,于曉萍,韓云.產婦第二產程體位平臥位下進行自主用力對比自由直立下自主用力的效果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10):1509-1511.
[6]霍瑞君.分層級護理管理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6):125-126.
[7]趙玲.層級護理干預在消化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臨床研究,2018,26(1):147-149.
[8]劉霞.層級護理在外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14):72,76.
作者:楊小敏 皮美清 劉金麗 單位:江西省新干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