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體檢男性的腰椎前后位骨密度資料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目的:研究男性腰椎骨密度的變化規律,為男性骨質疏松的防治提供科學依據。方法:收集雙能X線骨密度儀測定的2205例健康男性的腰椎前后位骨密度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結果:隨著年齡的增長,男性腰椎骨密度值逐漸下降。峰值出現在20~29歲年齡組,各年齡組與20~29歲年齡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另外,體重指數對腰椎骨密度的影響與體重一致。隨著體重增加腰椎骨密度值增高,骨質疏松的患病率降低。與正常體重組相比,低體重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組男性腰椎骨量減少患病率為29.57%,骨質疏松患病率為7.85%。結論:男性腰椎骨密度與年齡、體重及體重指數有一定相關性,骨量減少、骨質疏松的發病率偏高,應給與足夠的關注,進行早期預防。
[關鍵詞]
男性;腰椎;骨密度;骨質疏松;體重指數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骨質疏松癥已躍居各種常見病的第7位,成為一種涉及面廣、發病率高、病因復雜、后果嚴重的公眾健康問題[1]。長期以來,雖然導致男性骨質異常的高危因素(如吸煙、酗酒、工作壓力大等)普遍存在,但人們沒有給予足夠的關注,致使男性骨質疏松發病率呈上升趨勢[2]。本研究收集了華東療養院體檢中心的上海地區2205名健康男性腰椎的雙能X線骨密度儀測量結果,分析男性的骨密度分布特點,為男性骨質疏松的預防、診斷、治療提供一定的科學數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受檢對象為上海地區到我院體檢的健康男性,生活此地超過10年,無職業積聚性,總數為2205人。所有入選者均排除嚴重肝腎疾病、影響骨代謝的疾病如糖尿病、甲亢及甲狀旁腺疾病等,有服用影響骨代謝藥物病史者,嚴重腰椎畸形。根據年齡和體重指數的不同進行分組,比較體檢者的年齡、身高、體重、體重指數及腰椎骨密度的關系,并分析骨量減少和骨質疏松的患病率。
1.2方法將檢測對象的性別、出生日期、身高及體重等信息資料輸入計算機軟件系統。采用美國Hologic-QDR-4500W雙能X線骨密度儀,每個工作日均對儀器進行質量控制檢測,以減少測量誤差。對L1~L4進行后前位骨密度的檢查。測定腰椎前后位骨密度時使用膝蓋定位器固定體位:置其于受檢者小腿下方,從而使股骨盡可能地成90°靠近脊柱。
1.3診斷標準由兩名中級職稱以上的影像診斷醫師對檢測結果進行判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1994年骨質疏松診斷標準[3],測得骨密度與同性別峰值骨密度相比較所得的比值(T值),T值>-1為正常,-2.5<T值≤-1為骨量減少,有1個或1個以上部位T值≤-2.5為骨質疏松。小于50歲男性建議使用Z值,Z值≤-2.0表示骨密度低于同齡人,Z值>-2.0表示骨密度在同齡人范圍內。
1.4統計學處理此次研究的數據資料均采取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男性腰椎骨密度與年齡之間的關系隨著年齡的增長,男性腰椎骨密度值逐漸下降。男性腰椎骨密度大致呈現出L4>L3>L2>L1。峰值出現在20~29歲年齡組,各年齡組與20~29歲年齡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在60歲以上年齡段男性腰椎骨密度變化有一定反彈。骨量減少發生在各個年齡段,在50~59歲年齡組骨質疏松患病率增加最為明顯,并隨年齡的增加患病率呈上升趨勢,見表1、2。
2.2腰椎骨密度與體重指數的變化關系體重指數對骨密度的影響基本與體重一致,隨著體重增加,腰椎骨密度值增高,骨量減少或骨質疏松的發病率顯著降低。各組與正常體重指數組相比,低體重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4。
3討論
據2010年流行病學調查[4]顯示,我國老年男性骨質疏松的發病率為14.2%~18.9%。骨質疏松是一種沒有早期先兆癥狀的疾病,骨質疏松癥及其嚴重后果逐漸成為一個主要公共衛生問題。雙能X線骨密度儀是一種方便可靠的檢測骨密度、診斷骨質疏松的儀器,具有非創傷性、操作簡單等優點,在臨床中已廣泛應用于骨密度篩查、骨質疏松診斷、監測鍛煉或治療效果及預測骨折風險[5]。眾所周知,骨密度與年齡呈負相關性,即隨著年齡的增長骨量丟失加速[6]。本研究結果與以往研究一致,隨著年齡的增長男性腰椎骨密度值逐漸下降,骨量減少或骨質疏松的患病率增加。但在60歲以上年齡段骨密度變化有一定反彈,也就是說60歲以后男性腰椎骨密度改變與年齡不匹配。進一步研究發現,腰椎壓縮變形、骨質增生、周圍鈣化或動脈硬化等因素均可以影響腰椎骨密度值的測量,從而導致骨質疏松假性率升高[7]。國內王文志等[8]報道成都老年男性在70歲以上年齡組骨密度值升高,可能與樣本選擇、儀器及腰椎病變等因素有關。因此,在臨床工作中不能單純依靠腰椎前后位骨密度結果進行骨質疏松的評價,需要結合腰椎骨礦物含量和面積之間的關系、腰椎側位或股骨近端骨密度值綜合考慮作出可靠的判斷,降低骨質疏松的誤診、漏診。
有研究發現,身高、體重、體重指數與骨密度也具有一定的相關性[9]。體重指數是一個與遺傳、運動、飲食等因素相關的指標,是一個影響骨密度變化的重要因素。體重指數對骨密度的影響基本與體重一致,身高對骨密度的影響略小。Marinova等[10]認為體重或體重指數越高,低骨量或骨質疏松發生危險就越小,骨量異常主要發生在中、低體重指數者。體重主要通過以下機制影響骨密度變化,體重是一種負荷因素,體重大者承受較大的負荷,促進骨組織吸收營養,有助于新骨形成,改善骨結構,提高骨強度和骨礦物含量,骨密度相應增加[11]。引起骨量丟失的因素眾多,除了年齡、體重等因素外還可能有以下幾方面因素[12]:一是內分泌失調,如性激素分泌減少、鈣調節激素的分泌失調等;第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飲食習慣、減肥節食、飲酒過度及戶外活動減少等。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處:樣本量偏少,存在著腰椎前后位骨密度檢查受到腰椎疾病的影響;由于職業、居住地、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不同,該研究對象不能完全代表一般人群。總之,雙能X線骨密度測定對男性骨量減少或骨質疏松的診斷提供了一個比較準確的檢測方法,有助于提高醫師對骨質疏松的判斷,減少患者醫療風險,更好地指導男性骨質疏松的治療和預防。
作者:徐國厚 左翔 黃海峽 薛祖平 陳斌 單位:華東療養院 放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