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情況匯報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06年以來,我區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城鄉統籌發展,積極探索符合我區實際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道路,走出了新路子,取得了新成績?,F將我區新農村建設情況匯報如下:
一、提高認識,把新農村建設作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中之重,切實抓好落實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是縮小城鄉差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舉措。2006年和2007年,黨中央連續以一號文件的形式指導和部署新農村建設工作,充分體現了黨的高度重視,也充分說明了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區50%的人口、70%的區域面積在農村,農業在**區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多年來一直是國家級農業示范區。新時期新形勢下,如何發揮基礎優勢、產業優勢,加速新農村建設,是我區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也是全區人民的迫切愿望。為此,我區切實把新農村建設提高到戰略高度加以重視和落實。區委九屆二次全會明確將新農村建設作為全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三大任務之一,成立了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區委書記***擔任,下設新農村建設辦公室,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目前,我區新農村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全區農村經濟不斷發展,農民收入穩步增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二、合理規劃,不斷創造條件,推進農村社會、經濟全面發展
一是科學規劃,確保城鄉和諧發展。把新農村建設納入全區“十一五”總體規劃。到2010年,農業增加值要達到1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要達到11600元;全面開展了新農村建設規劃工作。完成了**鎮、**鎮總體規劃以及**鄉的建設規劃,完成了**河等共31個村莊的建設規劃及村莊環境整治規劃;今年以來,根據市委市政府的戰略決策,高起點規劃建設了**農業經濟區、**旅游經濟區三大經濟板塊,惠及9個鄉鎮近百個行政村。目前,“三大板塊”發展態勢良好,有力推進了新農村建設進程。
二是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改善農村經濟發展環境。06-07年,累計投入各級農建資金2.9億元,實施了農田灌溉、低洼地改造等農田水利設施工程建設,改善澇區面積9.49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25萬畝,新增灌溉面積3.94萬畝,改善灌溉面積6.84萬畝;投資2500余萬元,修建村莊路網145公里;農電網整改完成投資1.1億元;投入1500萬元,實施村莊綠化植樹293萬株;投入816萬元建設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打機電井950眼,修橋涵136座;累計投資3000萬元,建設秸桿燃氣站5個,沼氣池1500個,共有30個村近1500戶農民用上了清潔能源。
三是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用信息技術裝備農業。在原有**信息網、**熱線的基礎上今年又建立了“移動”農用信息網絡,實施三電合一的方法向農民傳遞農業科技信息,全區**信息網終端用戶300戶,注冊用戶達到5.6萬戶,**熱線用戶800戶,農業信息網絡用戶3萬戶。
四是發展新型流通業態,健全農村市場體系。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已建設連鎖超市和農家店147個,經國家商務部驗收合格102個;大力發展農村經濟人組織。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到150個,農民經紀人已達到3000人。
五是加大勞動力轉移力度,促進農民增收。通過拓寬勞務輸出渠道,建立勞務輸出服務站等措施,2006年實現勞動力轉移20000人,今年以來新轉移勞動力12000人。
六是加快發展農村社會事業,培養新農村的新型農民。大力改善辦學條件。已建成9所農村九年一貫制學校,在全市占應建比例數最大,速度發展最快。今年年底將再建2所九年一貫制學校;繁榮農村文化事業。全面恢復了12個鄉鎮的文化站,建設三星級廣場的19個;推進農業科技進村入戶。舉辦各種培訓班490次,受訓人員達4.5萬人;發展農村衛生事業。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達到19.3萬人,參合率由去年的93.6%增加到98.9%。
三、以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減小城鄉差別,推進農村城市化進程
一是加強小城鎮建設,促進農業人口向小城鎮集中。2006年以來,共投入1.4億元,在**等鄉鎮拆遷舊區5.1萬平方米,新建住宅樓13萬平方米,吸納了近3000戶農民進入小城鎮。
二是實施村屯整體拆遷改造,通過轉變農民身份徹底解決“三農”問題。2006年以來,先后完成了**村和**格鎮等5個村的改造任務,現**兩村正在建設之中,近期將著手實施**兩村的拆遷改造,以上9個村屯涉及農村人口1萬余人。
三是大力發展鄉鎮工業,增強新農村建設的“造血”功能。今年以來,全區農村新建規模以上工業項目85個,農村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實現84.5億元。全區形成了**等具有一定規模的鄉鎮工業園,特別**鋼管產業集群和**電力電器產業集群,年產值均可實現50億元,被列為全市21個優先發展的產業集群。
四是彌補鄉鎮財力不足,強力支持農村經濟發展。今年我區出臺了《關于工業用地收益資金使用與管理的意見》,對投資達500萬元以上的工業項目,區財政全部土地收益,全額劃撥給所在鄉鎮,有力彌補鄉鎮發展經濟財力的不足。
四、堅持財政政策向新農村建設傾斜,多渠道增加“三農”投入
堅持財政專項投入不斷增長。2006年投入3612萬元,增長21%,占財政收入的7.2%。2007年上半年投入3946萬元,超過了去年全年的投入,增長97%,占財政收入的9.7%。堅持多渠道投入。一是積極爭取上級支持,2006年以來發放糧食直補、農機直補、綜合補貼資金共3504萬元。今年上半年,還爭取上級專項資金4997萬元。二是號召農民和社會力量投資,今年以來農民和社會力量投入達2億元。堅持財政體制向農村傾斜。一是鄉鎮級稅收少取多留。增值稅除上繳國家30%外,50%留給鄉鎮。個人所得稅的100%、契稅的100%、企業所得稅的25%、營業稅的20%,除上繳國家外,全部留給鄉鎮。二是區級財政包攬鄉鎮基本經費。各鄉鎮的在編人員工資和基本運行經費,全部由區財政承擔。
五、以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為首要任務,新農村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一是進一步深化產業結構調整。我區設施農業面積已達5萬畝,大棚數量近3萬棟,新建各類富民小區近300個,省級農業園區和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已達8個,位居全省之首。07年全區無公害生產規模達45萬畝,占總農作物面積的80%,完成綠色食品認證13個,無公害認證33個,已成為國家無公害大米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預計到年底,畜牧業產值將達到15億元,以03年為基數,年遞增14%以上,建設畜牧小區及規模養殖場已達116個。
二是進一步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共有投資500萬元以上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143家,其中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家、省級1家,市級17家,重點發展了**等一批帶動能力強的產業化龍頭企業。推行公司+農戶+市場的利益聯結模式,帶動3.6萬農戶,促進了農民增收。全區基本形成了萬棟葡萄、10萬畝優質水稻、畜禽養殖、工業和農產品深加工等五大產業帶。成立了全區蔬菜、葡萄、米業、畜產品加工等專業協會,。
三是農村改革工作穩步推進。整合全區鄉鎮機關事業單位,組成了5個綜合辦公室、3個服務中心;積極化解鄉村債務246萬元,占全年計劃的25%;林業產權制度改革正在有序進行,試點村準備工作已就緒;投入260萬元,解決了**等村的二輪土地延包遺留問題。
四是農業生產安全體系建設初見成效。建立和完善了標準化體系、產品檢測體系,保證了農產品質量安全;高度重視防汛抗旱工作,戰勝了年初的旱災,確保了安全渡汛;加強和完善了動物疫病防疫體系,已連續6年未發生重大疫情。
五是經濟區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根據市委、市政府以經濟區建設為突破口,加快新農村建設的指導意見,我區規劃建設了**農業經濟區和***實驗區,均列入了市首批啟動的經濟區之列。特別是**農業經濟區,主要以溫室葡萄為主導產業,區域面積190平方公里,涵蓋四個鄉鎮,可帶動30個村,惠及農民73000余人,是全市四個示范經濟區之一。特別是**農業經濟區,是全市四個示范經濟區之一。目前,科研基地建設已近尾聲,**路、產業大道等重點項目建設已竣工,新修作業路25公里,打機電井1274眼,配套變壓器20臺,已落實溫室大棚5000棟,到年底大棚總數將達到15000棟,人均收入2萬元以上。按照兩年突破、四年見效,九年巨變的發展規劃目標,經濟區將打造成為集物流、儲藏、加工、檢測、科研和商住為一體的核心區,逐步成為全國重要的葡萄價格中心、信息交流中心、輻射東北亞地區的葡萄集散中心,最終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的新農村建設示范區。
六是試點村建設有了新形象,村容村貌有了較大改觀。
對試點村的村屯建設和小城鎮建設進行了規劃,重點對13個試點村和4個試點鄉鎮實施了新農村建設,鞏固了原來的百村整治工程成果。例如**村被評為省級文明村。在全區范圍內開展了綠化村屯、清三堆活動,共栽種樹木293萬株,綠化村屯184個,完成清三堆任務的村150個,改水改廁的村13個,完成沼氣池建設500戶,村容村貌更加整潔。
六、我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幾點體會
一是必須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切實把新農村建設提高區域發展的戰略高度加以認識,狠抓落實。
二是必須堅持科學統纜,規劃先行。新農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堅持以規劃為先導。
三是必須舍得投入。農村經濟發展長期滯后,基礎十分薄弱,只有認真貫徹落實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不斷加大投入,新農村才能實現快速發展。
四是必須抓住農民增收這個關鍵環節?!叭r”問題的核心是農民問題,農民問題的核心是增收問題,為此,必須千方百計的促進農民增收。
五是必須以發展經濟區為突破口。通過經濟區建設,為農業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促進產業快速發展。
六是要堅持政府引導,激發民力。新農村建設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在政府大力引導的同時,還要充分調動廣大群眾的積極性,發揮民智,使他們全力投入到新農村建設大潮中。
七、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資金投入嚴重不足。鄉村兩級財力薄弱,歷史上形成的債務很多,自身沒有能力加大對新農村建設的投入。上級下撥的轉移支付遠遠不夠維持運轉所需財力。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業生產條件改善投入嚴重不足,部分村的農田水利建設和土地治理無法開展,農業抗風險能力仍然較弱。
二是農民素質偏低。突出表現在:農民思想還比較保守,傳統的小農意識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創大業的開拓進取精神;缺乏誠信意識,在產業化經營中常有違約等不守誠信行為出現;在技能素質方面,具有一技之長的人還比較少,種地只能粗放經營不能集約生產,打工只能賣苦力不能從事高技能工作,這嚴重地制約了農民的增收。
三是社會事業發展滯后。農村總體上的醫療衛生、科技、文化、教育、社會保障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水平普遍較低。農村醫療條件差,醫療水平低,農民生一場大病往往意味著返貧??萍嘉幕度氩蛔?,底子薄、人才缺、資金少、設施差的狀況未從根本上改變。有的村甚至沒有文化活動室和相應圖書,缺乏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和體育活動。
四是部分農民黨員和村干部的素質有待提高。主要表現在:創新意識不強,帶領群眾致富本領不高,工作作風不扎實,村級集體經濟相對薄弱,村級的組織作用無法正常發揮,村黨組織及村委會的凝聚力、戰斗力、號召力不強。
八、今后新農村建設的工作思路
一是以產業化帶動新農村建設。繼續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大力發展設施農業、標準化農業和特色農業,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集中力量大力扶持發展成長性好、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加快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引導農民主動融入大市場。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努力在
二、三產業上拓展農民增收空間,增加農民收入。
二是以知識化驅動新農村建設。大力發展農村義務教育,加大對農民科技文化知識、農村實用技術、職業技能和經營管理知識的教育培訓,著力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最大限度地培養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高素質的新型農民。
三是以文明化拉動新農村建設。積極推進農村的“四改”(改環境、改容貌、改衛生、改觀念),加大對農村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改善鄉村環境;編修村鎮規劃,推進現代化村鎮建設,改變農村面貌。采取推行農村飲水改造、發展戶用沼氣、實行人畜分離和垃圾集中處理等措施,改善農村衛生狀況;改變傳統觀念,提高農民發展循環經濟和生態保護的意識,樹立良好的文明鄉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和諧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四是以民主化推動新農村建設。引導農民積極參加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活動。完善“一事一議”、村務公開、民主監督等制度,保障農民依法行使民主權利。
五是以和諧化促動新農村建設。加快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立便民的征繳制度、就醫制度和結算制度,建立參保農民小病受惠制度,讓農民真正看得起病。建立新型的農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讓農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貧有所濟,做到農村低保水平與農民人均純收入同步增長,使城鄉居民同享改革發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