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全區科技工作要點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14年全區科技工作以區第三次黨代會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科技工作決策部署,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經濟轉型升級為主線,深入實施創新引領戰略,全力打造創新創業首選地區,為“明天更美好”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一、大力培育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
1、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全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總量達萬元,增長%,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全年新增高新技術產品40只,高新技術企業20家。
2、推動“藥港”做強做大。制訂發展規劃。與科技部生物技術中心、省高技術投資集團合作,舉辦一次“藥港”發展聽證會,爭取相關部門的關注和支持,廣泛咨詢專家意見,擴大“藥港”品牌的影響,并完善和形成“藥港”進一步發展的思路,向區委和區政府提出決策建議。進一步推動生物醫藥產業的合作。建立實驗動物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推動中科院生物醫藥研究中心項目啟動運作,推動同濟大學研究院生物醫藥實驗室的項目進展,探討合作建立“藥港”本外埠產業化基地的可行性。研究建立生物醫藥環保公共服務平臺的可行性方案。加大生物醫藥招商力度,創造條件引進一批重點項目,促成一批項目落地,推動一批項目做強做大(愛博哈特診斷中心、干細胞國際治療中心、藥明康德分析測試中心、南大小動物產業化項目、維楨原料藥產業化項目、迪馬胰島素項目等)。申報國家級生物醫藥專業孵化器,繼續申報國家級醫藥服務外包現代服務業產業化基地。
3、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跟蹤節能環保、低碳、電子商務、智能電網、物聯網,培育一批骨干企業、項目,啟動國家建筑節能特色產業基地申報。
二、加大組織實施各級各類科技項目力度
以科技項目為抓手,通過對上爭取、科技貸款、政策優惠等辦法,加大科技投入,力爭全社會研發投入達萬元。
1、建立完善區本級科技計劃體系。形成科學、規范、符合產業發展實際的科技項目財政扶持辦法。
2、加大對上爭取力度。對國家專項、國家千人計劃、省成果轉化項目、省創新創業團隊等重點項目,加大組織申報工作,加強工作協調力度,力爭在項目申報數量、質量和爭取資金規模上有新的突破。全年對上爭取總額突破1億元。
3、推進政策兌現力度。加強與稅務部門的溝通協調,力爭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研發經費加計抵扣政策等優惠政策兌現有新的突破,全年減免額增長30%,資金總額超過2億元。
4、加強科技金融服務。科技信貸力爭超過4億元,其中小額科技信貸力爭超過5000萬元,VC項目投資力爭超過1億元;設立區本級科技金融專項,與有關銀行合作,對微型科技型企業加大力度。加快股權投資基金,風險投資基金,對科技型企業投資,提高投資能力。
三、加快創新創業載體建設
全力打造創新創業首選地區,打造全國一流創業環境。
1、形成爭創全國綜合性科技孵化(創業)基地的整體思路和方案。總體思路和目標是:經過3-5年的努力,培育形成3-5個有一定規模、有骨干企業、有競爭優勢、掌握產業關鍵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興產業群;形成完善配套、有區域特色和競爭力的政策支撐體系;形成技術、人才、資本高度統一、功能完善的綜合孵化和服務能力;形成產業分工明確、高密度、高質量的孵化器群;形成資源配置高效、運作科學合理的市場化運作平臺和模式。協助區政府召開科技創業園工作會議。
2、加快推進現有載體規劃建設。強化現有載體資源的整合,建立科技創業園運行績效評估辦法,推動產業合理分工定位和特色化、專業化發展。
3、提升科技孵化服務能力。完成2家國家級孵化器的申報。打造公共技術、中介服務、技術檢測、公共實驗室等各種公共服務平臺。
4、加強孵化服務品牌建設。做大做強科技創業園國家級品牌,探討并形成與鎮區合作的新的模式和機制;舉辦高層次的全國孵化器高端論壇;組織高水平的科技創業大賽;舉辦高質量的資本項目對接。
四、加快科技人才集聚
著力抓好人才引進、培養、使用三個關鍵環節,加大投入,健全政策,打造人才創新創業的首選地。
1、繼續做好千人計劃和省市領軍人才的項目申報。其中國家千人計劃入圍者力爭實現零的突破,省市領軍人才計劃入圍數量、項目質量有明顯提升。
2、做好區本級領軍人才的引進、項目推薦和評審等工作。全年評審兩次,立項支持20個左右;跟蹤做好已立項項目的后續服務,推動項目的快速發展。
3、建立穩定的引才引智渠道。建立并運行好致公黨省委“引鳳工程”基地;發展與美國硅谷“中創協會”的合作,拓展新的、長期穩定的引才引智渠道。
4、舉辦生物醫藥高峰會。組織開展科技型企業家的企業管理和資本運作培訓,提升領軍人才管理能力。
五、強化產學研合作
1、繼續深化兩院院士行活動。舉辦兩次集中的產學研合作交流和技術對接活動,新建一批產學研聯合體。
2、進一步深化中科院、北大、清華大學的合作。配合區政府以茶會友綜合招商活動,發揮科技部門的引導作用,協助引進或合作建設大學科技園、重大研發或孵化平臺1-2個,合作承擔國家和省市重大科技項目不少于50個。重點跟蹤中科院的重大產業化項目,爭取1-2個制造業重點項目落地。創造條件,實質性啟動與北大的項目合作。配合有關部門完成北大科技投資管理公司的注冊和基金的設立,推動北大的技術成果與企業的對接和轉移轉化。
3、繼續支持骨干企業承產學研合作。更多建立研發中心家,院士工作站2家,引進一批人才和團隊,建立一批產學研聯合體,承擔各類科技項目。
六、提升科技服務水平
1、實質性運行區科技金融服務中心。全年集聚投資基金規模超過20億元;集聚骨干服務機構不少于5家;科技服務業務總量確保8億,爭取10億元(包括對上爭取科技或產業引導資金、爭取科技信貸或科技項目投資、爭取政策性稅收優惠等);常態化舉辦各種對接活動;形成穩定的運作模式和機制;形成科技金融服務中心專業化、市場化運作的模式,建立對科技金融服務中心運行績效評估考核的辦法。
2、全區科技企業數據庫入庫企業和項目數量達到2000個左右。并實現動態化管理,真正發揮其綜合統計、要素集聚、項目發現,價值培育和服務對接的功能。
3、積極尋找有實力、有能力的合作伙伴。籌備建立專注于初創期、種子期、成長期項目的VC基金;
4、發展與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合作。繼續推動科技與金融的結合,形成全區小額科技信貸服務辦法。
七、加強知識產權工作
1、確保全年專利申請7000件。專利結構進一步優化,發明專利占比達到或超過30%。
2、建立省知識產權示范區創建長效機制。進一步鞏固省知識產權示范區創建成果,提升知識產權工作水平,形成工作合力,建立長效機制。
3、舉辦專利師事務所揭牌儀式。啟動運行專利師事務所業務,提升知識產權業務服務能力。
八、推進科技惠民工作
繼續保持農業科技在的領先地位,培育一批農業和社會發展的科技示范樣板工程。
1、實施農業科技示范項目。圍繞全區農業示范區和“六個一”工程目標,組織實施一批重大農業科技示范項目。
2、推進農業優良品種培育和品牌建設。重點支持能明顯推動農業結構調整的優質高產高效新品種的培育,加強地方名特優品種的保護開發與品牌建設工作。
3、大力推進民生科技工作。加強重點領域的民生科技工作,圍繞節能減排與資源環境、公共安全和社會管理等領域,啟動實施生態保護、節能減排等民生科技示范工程。
九、科技宣傳、科普、科技統計工作
加強與統計局、經信、發改等部門的溝通,及時掌握最新數據,提升統計監測、綜合分析能力。
十、內部建設
1、全面實施作風效能建設三項制度(業務學習“1110”工程、局鎮會商和重點業務工作項目制),提升隊伍素質和管理水平;
2、形成對鎮區街道科技工作考核的新機制。加大考核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