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区-在线观看国产欧美-在线观看国产免费高清不卡-在线观看国产久青草-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美章網 精品范文 地攤經濟前景范文

地攤經濟前景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地攤經濟前景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第1篇

【關鍵詞】碳生產力;低碳經濟;途徑;含義

哥本哈根會議之后,國際社會逐步認識到,要應對氣候變化必須發展低碳經濟,世界已經進入了低碳經濟時代。各國雖然都認識到了發展低碳經濟緊迫性,但還沒有高度重視低碳經濟帶來的影響。因此,各國應結合國情,科學的、合理的發展低碳經濟,來應對全球的氣候變化。

一、碳生產力分析

碳生產力是指每單位碳當量的排放所產出的GDP總量。碳生產力是單位GDP產出碳排放量的倒數,可以用來衡量一個經濟體消耗單位碳資源所帶來的相應產出。這是從絕對量上考慮的。也可以從相對指標角度分析,即:如果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增加速度小于經濟產出的增加速度,則可稱其為低碳排放。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的數據,2005年發達國家中碳生產力水平最高的是挪威,為5656美元/噸(二氧化碳),美國為2104美元/噸,發展中國家中印度為1998美元/噸,中國為956美元/噸。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非常貧窮的小國,如乍得(Chad)的碳生產力達到107527美元/噸,為全球最高。阿富汗和馬里分別排在世界第二和第三位。

由于碳生產力取決于人均碳排放與人均GDP兩個指標,所以收入水平的高低和碳生產力的大小并沒有直接的聯系。可見,作為衡量低碳經濟發展狀態的指標之一,碳生產力指標比較適合經濟發展水平(或人文發展水平)比較接近的國家之間對比,碳生產力指標無法考核一個國家(經濟體)的人文發展水平以及奢侈排放情況。

各國所處的發展階段、資源分布的不同,碳排放特征也不同。應該用碳排放彈性指標(碳排放增長率和GDP增長率的比值)和碳生產力來綜合反映,才能有效判斷一國家碳排放的合理性。低碳經濟的目標是低碳高增長,因此碳排放彈性指標中的GDP增長率應為正,而且GDP增長率要大于碳排放的增長率。這是世界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都應為之努力的方向,最終進入GDP增長或相對不變,碳排放增長率為負(也就碳排放逐年下降)的階段。

二、低碳經濟含義

低碳經濟是指以可持續發展為前提,以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和人文發展潛力達到一定水平為目標的經濟活動。

可持續發展是指既滿足現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需求的能力。就是使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既要達到發展經濟的目的,又要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大氣、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資源和環境,使子孫后代能夠永續發展和安居樂業。可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既有聯系,又不等同。環境保護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是發展,但要求在嚴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質和保護環境、資源永續利用的前提下進行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蔣金荷、姚愉芳在《人文發展潛力與碳排放需求空間的定量分析》中將人文發展潛力定義為“滿足人們的基本性需求,保障像樣的生活質量水平。基本性需求即維系基本生存所需的生物性需求,包括營養、住房、環境衛生、醫療保健、基礎教育等內容;生活質量包括收入、期望壽命、受教育水平等”。即“每一個社會個體或群體均享有發展權益,包括社會、經濟和政治等方面的權益,可分為維持基本生存必需的基本性需求和提供非物質內容的享受性需求”

三、對低碳經濟的認識

要發展低碳經濟,需要從多方面認識低碳經濟。

1.低碳排放不一定就是低碳經濟、碳排放增加不一定不是低碳經濟

世界上有很多不發達的地區和國家單位GDP的碳排放很低,但這些國家和地區生產水平很落后,化石燃料和商業化能源的開發利用水平很低、機械化和自動化水平也非常低,生活水平與發達國家比相差甚遠,所以,這種低生活水平帶來低碳排放不是我們要追求的低碳經濟。發展低碳經濟并不是使我們走向貧困,應該是要在保護環境氣候的前提下不斷的富裕。

發達國家人均碳排放水平非常高,遠超過發展中國家和全球的平均水平。能不能說他們不是在發展低碳經濟,答案是否定的。比如歐洲一些國家,城市的生活水平很高,同時碳生產率也很高,但碳排放水平已經呈現出回落趨勢。所以說,這應該是發達國家的低碳經濟。

2.發展低碳經濟必須從現在做起

為了實現《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制定的目標,全世界必須盡快實現大氣環境中的溫室氣體濃度不再升高。發達國家具有巨大的歷史責任,其當前較高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碳生產力水平,也為其低碳轉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未來世界必然是低碳的世界。發展中國家在發展經濟時,必須考慮經濟增長同時相對降低碳排放。發展低碳經濟,從未來看,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延遲行動,必將給我們帶來更大的損失。

3.低碳經濟并不意味著高成本

使用新能源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可能會幫助節省成本,并且不需要很高的技術。比如,農業生產活動會留下大量農業廢棄物。如果處理不當,這些廢棄物會釋放二氧化碳,加劇全球變暖。而現在有人通過在無氧狀態下不完全燃燒農業廢棄物,不僅使木炭存在形式穩定,肥沃了土壤,還具有碳儲存功能。

4.發展低碳經濟不應區分產業,也不追求絕對的低碳經濟

低碳經濟沒有行業限制,沒有主次之分,只要是產生碳排放的地方,就應考慮低碳發展。發展低碳經濟是世界范圍內每個國家、每個行業、每個產生碳排放的地方在發展的同時,必須考慮的問題。在低碳經濟發展過程中不要追求絕對低碳,要在滿足一定目標的低碳和相對的低碳上下功夫,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更應如此。

5.發展低碳經濟發展中國家同樣要重視

按照《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的原則,各國應當根據各自國情和能力開展“共同但有區別”的行動。發展低碳經濟、走低碳發展的道路,或者實現社會經濟的低碳化,本質上是應對氣候變化中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的核心內容。所以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同樣擔負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責任。

四、發展低碳經濟的途徑

1.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

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全球能源需求必將持續增長。目前,世界人均能源消費量約為2.5噸標準煤,而經濟發達國家的人均能源消費在6噸標準煤以上,美國的人均能源消費達12噸標準煤。如果世界各國都達到這個標準的話,按目前的人口數量和技術水平測算,全球年消費能源將達400億噸標準煤,按目前探明的化石能源資源看,最多可使用上百年的時間。即使不考慮溫室氣體排放對氣候變化的影響,這種主要依賴化石能源的經濟和社會體系也不能持續,開發利用可再生的能源資源勢在必行。

2.提高能源效率,做好能源運行管理

能源效率是指單位能源消費產生的經濟價值或物品產量,與生產、加工、轉化、使用等各環節的技術和管理密切相關。目前,從每個行業來看,都有提高能源效率的潛力,挖掘這些潛力的出路是技術進步、加強管理和綜合利用。提高能源效率是涉及面很廣的復雜系統工程,既要有先進實用的技術,也要有推廣應用先進技術的市場環境。這要求從思想上重視能源效率的提高,并切實落實到行動上。提高能源效率、節約能源不僅與能源生產環節有關,也與能源運行管理方式有關。所以只有做好能源運行管理了,才能更好的提高能源利用率,才能做到節能減排。

3.優化能源利用方式,全面實現電氣化

應該根據本地區自然資源(尤其能源)的特點,加大清潔能源的投入,選擇適合本地區的能源利用方式。一是要優化電源結構,合理配置各類電源機組,更加重視具有調節能力機組的建設,特別是燃氣機組和抽水蓄能機組,提高電力系統運行靈活性;二是要研究經濟適用的儲熱技術,在供熱體系中配置必要的儲熱裝置,提高熱電聯產機組的運行效率;三是要適當推廣電供熱技術,實現電力系統運行的調峰填谷,把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更好地利用起來,真正實現節能減排。

全面實現電氣化是解決我國能源清潔化和現代化的重要措施,更是解決廣大農村能源問題的重要出路,對于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資源、走低碳經濟發展之路具有重要的意義。也就是說在能源的選擇上能用電的就盡量用電。

4.追求低碳生活

節約能源,減少碳排放量人人有責。所以我們要追求低碳生活。“低碳生活”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先是從國外興起,是在生活中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開支的生活方式。如今,這股風潮也逐漸在我國一些大城市興起,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低碳生活代表著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歸真地去進行人與自然的活動。

5.加大現代物流的發展力度

物流在低碳經濟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一方面是由于物流本身是能源消耗的大戶,也是碳排放的大戶;另一方面是因為發展物流又是實現低碳經濟的重要措施,如整合資源、優化流程,信息化、標準化可以實現節能減排,先進的物流方式可以支持低碳經濟下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低碳經濟需要現代物流的支撐。所以應加大加大現代物流的發展力度。

參考文獻:

[1]潘家華,莊貴陽等.低碳經濟的概念辨識及核心要素分析[J].國際經濟評論,2010,4.

[2]戴定一.物流與低碳經濟[J].中國物流與采購,2008(21):24-25.

[3]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低碳經濟的國際經驗和中國實踐[R].研究報告,2008,12.

[4]何建坤.發展低碳經濟,關鍵在于低碳技術創新[J].綠葉,2009,1.

[5]莊貴陽.低碳經濟:氣候變化背景下中國的發展之路[M].氣象出版社,2007.

第2篇

【關鍵詞】低碳經濟;節能減排;發展現狀;建議

一、低碳經濟的內涵和特征

所謂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

低碳經濟的特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經濟型,包括兩層含義:意識低碳經濟應遵循市場經濟的原則和機制;二是低碳經濟的發展不應導致人們生活條件和福利水平明顯下降。

(2)技術性,即通過技術進步,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時,降低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強度。

(3)目標性,發展體壇經濟的目標是將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上,是氣候變化不至于影響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從而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低碳經濟模式的表現形態大致可以分為3種:第一種形態是溫室氣體排放的增長速度小于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長速度;第二種形態是零排放;第三種形態是絕對排放量的減少。實現以上3種低碳形態的條件是經濟的正增長(GDP增長率大于零)。要實現低碳經濟,必須抓住兩個基本點:其一,要抓包括生產、交換、分配、消費在內的社會再生產全過程的經濟活動低碳化,把二氧化碳排放量盡可能減少到最低限度乃至零排放,獲得最大的生態經濟效益;其二,要抓包括生產、交換、分配、消費在內的社會再生產全過程的能源消費生態化,形成低碳能源和無碳能源的國民經濟體系,保證生態經濟社會有機整體的清潔發展、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由此可見,低碳經濟的重點在低碳,目的在發展,是要尋求全球水平、長時間尺度的可持續發展。

二、低碳經濟的發展現狀

自從2003年英國首先提出低碳經濟發展目標以來, 歐盟各國、 日本等發達國家紛紛響應, 制定出本地區、本國低碳化的發展目標和政策措施, 搶占低碳經濟發展的先機。目前低碳經濟的發展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開發可再生能源、 清潔能源,降低化石能源比重, 改變能源結構;2、提高能源效率, 降低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量, 促進低碳技術創新; 3、降低碳產業的比例, 優化產業結構;4、建立綠色消費模式, 改變生活方式。

各國的低碳經濟政策有以下幾個著重點:(1)低碳能源政策,包括可再生能源政策、節約能源政策、能源技術政策等;(2)低碳技術政策,包括碳減排技術研發、應用和轉讓政策, 碳封存技術政策, 低碳技術標準等;(3)低碳產業政策, 包括鼓勵低碳產業發展、低碳產品生產、限制高碳產品生產與進口等政策;(4)低碳消費政策, 包括綠色包裝、綠色采購、綠色物流、 綠色社區等政策。發達國家的低碳政策中以鼓勵新能源開發和提高能效為重點, 尤其是低碳技術研發、應用和轉讓更是重中之重。低碳技術包括四大領域: 對現有能源技術的改造;太陽能、風力、水力、生物質能、海洋溫差、潮汐、海浪、燃料電池等新能源技術及其電力轉換技術; 能源效率技術; 碳捕獲技術等。盡管國際低碳經濟有了巨大發展,但我國的低碳經濟還處在起步階段, 沒有系統的低碳經濟政策, 也沒有專門以低碳為目標的政策工具, 這對低碳經濟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三、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必要性

首先,低碳經濟作為各國爭先發展的要點與未來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我國仍然是以煤炭、石油和天然等化石燃料為主體的國家,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的比重一般為2/3。這種典型的碳基能源經濟,使我國經濟和能源結構的“高碳”特征十分突出,?隨著我國經濟的高增長,我國正處在快速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階段,傳統粗放式增長方式使得碳排放總量卻呈快速增長的態勢。在過去二三十年,我國能源消費產生的 CO2占我國 CO2排放問題的 75 %,中國 CO2排放量的增長速度一直居世界前列,在 1990至2001年, 我國CO2排放量占世界同期增加量的 27 %, 目前, 我國與能源相關的 CO2排放已位居世界第二預計到 2030年, 我國 CO2排放總量很可能超過美國, 居世界第一位。這種現狀是我國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增長的一個體現, 過去 30年年均10%的經濟增長率是以犧牲巨大的資源環境為代價的。

其次,發展低碳經濟能夠形成許多新興行業和新的增長點,發展低碳經濟要求開發太陽能、光能、風能等二次能源,可以形成許多新興產業帶動相關產業鏈的發展,從而擴大就業面。發展低碳經濟、節能減排能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的環保性能和市場競爭力,促進經濟的穩定持續增長。

四、中國低碳經濟發展建議

雖然發展低碳經濟刻不容緩,但是“低碳經濟”是與開發利用新型多樣的能源形式,提高現有“碳”能源的利用效率,減少碳排放密切相關的,也就是說,需要一定的技術支持。技術的開發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因此發展低碳經濟還需謹慎調查研究。對此,有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在發展低碳經濟的過程中,必須正確認識兩個重要的關系。首先是低碳經濟與可持續發展經濟的關系。我國許多學者認為,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新經濟發展模式,是全球經濟發展的一種最佳模式。其實,低碳經濟在本質上就是可持續發展經濟,是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新發展。發展低碳經濟的根本方向是可持續發展。其次是低碳經濟與綠色經濟的關系。發展綠色經濟要求人們經濟活動從高耗資源能源、高污染環境與高損生態的非持續發展經濟到資源能源消耗最少化、環境污染最輕化與生態損害最小化的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根本轉變。因此,兩者在本質上完全一致,可以說,低碳經濟是綠色經濟發展的理想模式。

第二、“低碳經濟”不可一蹴而就。“低碳經濟”的內在含義就是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最終是為了節約經濟發展的總成本。 “高碳”為主“低碳”為輔是在我國當前形勢下所有走的道路。“低碳經濟”的發展應該是長期的,有規劃的,我們應該清楚的認識到,“低碳經濟”在我國的發展應該是堅持不懈,有條不紊的進行,既要避免影響發展,又要最終改變能源結構,改善生態環境。

第三,在我國,各地區發展還不平衡,有相當廣大的地區生產方式落后,能源利用效率底,從而造成巨大的浪費和高碳排放。這種情況往往是由于地方政府監管不力,監督不嚴,如果國家還大量存在煤炭浪費消耗,那么無論怎么推行“低碳”都將是徒勞的。“低碳經濟”在我國應該加上一層禁止浪費煤炭的含義。

第3篇

【關鍵詞】 低碳經濟 節能減排 持續發展

近年來,能源短缺和環境污染問題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問題,轉變高耗能、高污染的經濟增長方式,大力推進節能減排,發展以低耗能、低排放為標志的低碳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是世界各國的共同選擇。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也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的理念,為可持續發展指明了方向,也使人們更加關注低碳經濟的崛起。

發展低碳經濟是中國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綠色發展低代價發展的迫切需求和戰略選擇,既促進節能減排又促進生態建設,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與國家正在開展的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本質一致,與國家宏觀吻合。但是,從中國的現實國情、能源結構及科技發展水平來看,發展低碳經濟面臨著如下諸多挑戰。

1. 發展低碳經濟是應對高能耗的現實選擇

從我國目前整體發展來看,正處在資源密集型的工業化中期,工業的快速增長帶動能源的高消耗,而且我國能源利用效率約為33%,比發達國家低約10個百分點,作為發展中國家,急于發展和致富的愿望與落后的管理模式和技術裝備水平,形成了以煤為主要能源的產業結構,許多企業資源能源消耗高,污染物排放量大,使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面臨嚴峻的挑戰。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約束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環境形勢十分嚴峻,環境保護壓力不斷加大。低碳技術的嚴峻與技術儲備不足,阻礙了中國經濟由“高碳”向“低碳”轉變。因此,只有推行低碳經濟發展,努力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經濟發展方式,才能保證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推進。

2. 發展低碳經濟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在發展模式上,從我國的國情出發,發展低碳經濟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中國作為世界最有活力的經濟體,一直保持著世界最快的經濟發展速度,這與中國長期實行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是分不開的,這種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不僅對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而且對改變當時我國工業基礎差、底子薄的狀況發揮了重要作用。,不僅造成了中國嚴重的環境污染,也讓中國在溫室氣體排放上承受著越來越多的國際壓力。因此,中國能否在未來處于世界發展的前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能力。

3. 發展低碳經濟是應對國際挑戰的必然選擇

依照國際慣例,人均“碳足跡”取決于人口、人均GDP、能源強度和單位能源含碳量等幾個變量。我國將在國際上遭遇越來越大的壓力,發達國家普遍關注中國等發展中大國的減排問題,發達國家將不斷以中國等發展中大國溫室氣體排放量巨大和日漸增加為借口,對未達到溫室氣體排放標準的國家,將實行貿易制裁,對國家產品征收關稅,面對這樣的“綠色壓力”,我國發展低碳經濟已刻不容緩。因此,發展低碳經濟,不僅是我國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提高資源能源使用效率,保護生態環境的需要,也是我國在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增強國內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擴大出口的需要,還是緩解溫室氣體排放等問題的需要,發展低碳經濟,完全符合我國現代化進程的要求,低碳經濟為我國跨越式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

加快建立低碳經濟體系,采取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相結合的多種形式。應對低碳經濟發展提出如下建議:

1. 推進低碳經濟發展,實施發展戰略

低碳經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與資源環境保護雙贏的必然選擇,首先,制定我國國家低碳經濟發展戰略應結合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和節能減排型的工作需求,盡快制定我國的低碳經濟發展戰略。其次,制定清晰、穩定的鼓勵政策,出臺鼓勵企業進行低碳創新、節能減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增加對低碳技術的研究、開發與生產投入。最后,鼓勵與引導低碳產業的發展,提高資源利用率,逐漸形成以低碳農業、低碳工業、低碳服務業為核心的新型低碳產業經濟體系。

2. 保障低碳經濟發展,完善法律體系

制定能源法來統率能源立法。首先,從能源的重要性上來講,合理的能源消費結構與使用方式,不僅會幫助我國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而且有利于我國實現向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還有助于提升我國能源國家安全。其次,從能源立法結構上看,我國應借鑒國外先進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加強法律體系建設,建立健全能源法律體系,以完整的法律體系和完備的法律形式保障低碳經濟的有效推行。

3. 發展可再生能源,增強自主創新

利用開發低碳技術和低碳產品的優勢,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自主創新能力。我國必須高度重視研發工作,重點著眼于中長期戰略技術儲備,整合市場現有的低碳技術,加以迅速推廣和應用,要理順企業風險投資體制,加強國際間交流與合作,促進發達國家對我國的技術轉讓。在新能源開發和環保技術的研發上,國家應當加大投入力度,提高風能、核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利用率。

4. 養成低碳環保習慣,共建綠色生活

人們習慣了現代化帶來的高效快捷的生活方式。豪宅、轎車和飛機都是建立在過度消耗能源基礎上的,人們低碳消費意識淡薄,還沒有養成良好的節能減排的消費習慣和生活方式。國人必須轉變公眾和社會的觀念,做任何事都要適度適宜、合理節約。改變浪費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生活習慣。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還處于初期,必須依靠政府的管理和政策的引導,全民行動,充分發掘服務和消費生活領域節能減排的巨大潛力。一要少開車,多走路,少騎摩托,多騎自行車和電瓶車,降低汽車尾氣的排放和污染。二要少吃肉,多吃素,減少牲畜飼養中的碳排放量。三要少砍樹,開荒、多植樹綠化。通過葉綠素的光合作用多吸收大氣中的氣態碳,減少空氣中的CD2含量,扼制因溫室效應帶來的氣候變暖引發的多重災難。要大力開展低碳宣傳,引導低碳社會生活方式,倡導公眾節能減排、低碳消費、低碳經營的理念,引導公眾選擇低碳綠色生活方式。

總之,我國必須盡快采取行動積極應對嚴峻的挑戰。積極應對低碳經濟,需要建立低碳能源系統、低碳技術體系和低碳產業結構,要求建立與低碳發展相適應的生產方式、消費模式和鼓勵低碳發展的國際國內政策、法律體系和市場機制,最終實現由“高碳”時代到“低碳”時代的跨越,真正實現我國經濟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楠.低碳經濟時代環境會計發展局限及對策研究[J].經濟視角(中旬),2011.

[2]鄒驥 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探索中國特色的低碳道路[M],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9.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久| 欧美成人性色生活片免费在线观看 | 夜夜爽免费视频 | 婷婷在线免费观看 | 色播影院性播免费看 | 欧美综合专区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区 | 波少野结衣色在线 | 大量精子注入波多野结衣 | 尤物天堂 | 在线观看一二三区 | 男人天堂资源网 | 自拍视频网址 | 亚洲阿v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在看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99一区二区三区 | 自拍偷拍亚洲视频 | 激情五月播播 | 六月丁香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毛片亚洲精品不卡 | 羞羞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 亚洲欧美一区在线 | 五月天丁香婷婷综合 |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 久久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 喜爱夜蒲2电影 | 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 亚洲精品成人av在线 | 亚洲最大中文字幕 | 开心色99| 激情四射影院 | 欧美日韩精品在线观看 | 五月婷婷激情小说 | 五月天色婷婷丁香 | 欧美一区二区久久精品 | 在线99|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精品99久久久久久 | 波多野结衣手机在线 | 成人久久久久 | 久久ri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爱爱爱视频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