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貿出口結構性問題及完善措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江蘇省農產品出口貿易現狀
2006—2008年,江蘇省農產品貿易一直保持穩定增長,蘇南地區(蘇州、無錫、常州、鎮江、南京五市)、蘇中地區(南通、揚州、泰州三市)和蘇北地區(徐州、連云港、淮安、鹽城、宿遷五市)的農產品出口額均保持了良好的增長態勢。2009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江蘇省農產品出口出現了明顯下降,除蘇北地區初級農產品出口額稍有增長外,蘇南和蘇中地區的農產品出口額都大幅下降。
2010年,國際金融危機對進出口貿易的影響削弱,江蘇省農產品出口開始恢復性增長,2011年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出口額達28.12億美元,同比增長11.53%,占江蘇省出口額的0.9%。其中,蘇南地區農產品出口額13.06億美元,同比增長20.83%;蘇中地區出口額為5.85億美元,同比增長14.69%;蘇北地區出口額為9.203億美元,同比下降1.03%(見表1)。
1.地區農產品出口貢獻率不均衡
從表1中可知,江蘇省各地區農產品出口貢獻率并不均衡。2011年,蘇南地區農產品出口額占全省農產品出口總額的46.45%,蘇北地區農產品出口額占全省農產品出口總額的32.73%,蘇中地區只占到了全省總額的20.82%,不到蘇南地區的一半。形成這種地區性差異與幾個因素有關:第一,城市的數量不同。蘇南和蘇北兩個地區各有五個城市,而蘇中地區只有三個城市;第二,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蘇南地區的五個城市是江蘇省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其中蘇州市和無錫市也是全國經濟發展相對較好的城市。良好的經濟基礎以及科技、人才等優勢都為蘇南地區農產品出口增長奠定了基礎。
2.一般貿易項下農產品出口占比過大
不同貿易方式下的農產品出口占全省農產品出口的比重相差較大。2011年,其中,一般貿易方式的農產品出口比2010年增長了9.0%,占到了全省農產品出口總額的82.4%;同期,一般貿易項下的出口額占所有貿易方式出口總額的比重為27.6%。加工貿易占17.1%,其中來料加工占2.8%,進料加工占14.3%;保稅倉庫、保稅區等其他貿易方式出口均出現了大幅下降,同比下降了28.8%,僅占全省農產品出口總額的0.5%。不同貿易方式下農產品出口額的巨大差距有其合理性,但農產品按一般貿易方式出口比例過大,其他貿易方式仍有較大發展空間(見表2)。
3.出口市場單一
從出口市場結構來看,江蘇省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亞洲、歐洲和北美洲,分別占全省出口總額的41.97%、25.37%和21.34%,農產品出口市場結構與其相似,2011年在全省農產品出口貿易中,亞洲、歐洲和北美洲三大市場的比重分別為53.7%、18.4%和16.9%,而這三大市場的出口額占到全省農產品出口總額的89%(見表3)。這反映出目前江蘇省農產品出口市場較為單一,這不利于江蘇省農產品出口貿易的穩定發展。
三、優化江蘇省農產品出口貿易結構的對策措施
1.加強地區間協作
促進江蘇省農產品出口貿易發展,就需要蘇中、蘇南和蘇北三個地區很好地協調和配合。在出口農產品的種類上,三個地區應發揮區域優勢,大力推進本地區的特色農產品生產。在農產品生產和加工上,三個地區要有效協作,充分考慮各地區的經濟基礎、科技水平和勞動力成本等因素,推進產業內生產結構、加工結構的優化,以促進三個地區農產品生產、加工和出口等各個環節的有機配合和協調發展。
2.平衡農產品出口貿易方式
國際貿易經驗表明,當一般貿易方式下的貿易量過大時會影響到國家或地區進出口貿易的協調和穩定發展。從貿易方式看,江蘇省農產品一般貿易所占比重過大,已影響了進出口貿易的均衡發展。因此,在保證江蘇省農產品一般貿易方式下的出口貿易穩定發展的同時,要通過加大引資和科技投入,加快建設保稅區等措施,推進加工貿易和其他貿易方式下的農產品出口,實現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均衡發展。
3.促進農產品出口市場結構向多元化發展
多元化的出口市場結構有助于開拓國際市場,化解國際市場風險以及提升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因此,江蘇省農產品出口貿易要注重多元化國際市場的開拓。政府部門要鼓勵和支持企業“走出去”,不僅要幫助更多的農產品出口企業開拓新市場,還要鼓勵和支持企業開展對外投資。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江蘇省農產品出口的抗風險能力,促進江蘇省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