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時政新聞編輯業務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對紙媒來說,做好時政新聞的編輯工作至關重要,文章通過《青島早報》一組時政新聞報道的編輯案例,分析時政新聞的特點和編輯工作變化,并結合新媒體探討編輯的素養提升,研究如何為讀者做好時政新聞的編輯、傳播服務。
關鍵詞:時政新聞;紙媒;編輯;新媒體
真實和速度是新聞的生命力,“內容為王”的口號為報紙新聞在新媒體時代有了話語權,不論新舊媒體的區分如何變化,將高質量的新聞素材通過精巧裁剪和篩選呈現給讀者,是編輯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決定一份報紙整體質量的重要指標。尤其是備受關注的時政新聞,做好此類新聞的編輯工作,是報紙內容生產的重要環節。對報紙而言,速度已經成為信息傳播的硬傷,但好新聞還需要通過精彩的策劃和編輯,來獲得更強的生命力,這也是傳統媒體在時政新聞領域賴以生存的根本。
1時政新聞的表現方式
時政新聞具有較多的“官方”屬性,新聞學中對它定義為:關于國家政治生活發生的事實報道,具有政治性、政策性、廣泛性、信息性和時效性的特點。這里的“官方”主要指的是政府機關及下屬單位,但時政新聞在內容上則隨著社會發展有了更大包容性。早期的時政新聞,主要指國家及地方政府的政治生活,嚴肅性特點十分明顯,在網絡高度發展的當下,政府及下屬單位的服務性活動、與社會各界的互動等行為,也被認為是時政新聞,比如對網絡謠言的辟謠、個別領域的民生政策、便民利民活動等。從時政新聞的表現方式上來說,主要分為以下四類:一是黨政機關領導的公務活動新聞,比如國家領導人出訪、會議和接見客人等事件,各級政府的時政新聞中都不乏此類別,具有相對固定的新聞采寫和編輯模式;二是黨政機關的重要工作會議,比如全國兩會、省市地方兩會、重要的表彰大會或各行業的工作會議等;三是重大政策的,比如養老金調整、科學項目立項、新的法規制度頒布實施等,此類新聞往往備受社會關注;四是民生活動或政策推行的落地新聞,機關部門工作方式近年來發生了許多變化,尤其是教育、醫療、文化等部門的惠民活動,同時與民生相關的工作一直有條不紊的開展,這些新聞雖然“老生常談”,但每一年都涉及到不同群體,所以具有較強的傳播力。
2新媒體環境中的時政新聞
統計報告顯示:中國網民規模達7.51億,占全球網民總數的1/5。2017年上半年共計新增網民1992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54.3%,較2016年底提升了1.1個百分點,超過全球平均水平4.6個百分點。其中,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7.24億,較2016年底增加2830萬人。中國網民中農村網民占比26.7%,規模為2.01億。通過與1999年的數據400萬網民做對比,中國網民的數量在18年間,增加了187萬倍。報紙的讀者變成網民,網絡信息被閱讀的頻率遠高于紙媒。在新媒體環境中,時政新聞的內容并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因為時政新聞的特殊性,各類新聞媒體都恪守著時政新聞真實和嚴肅性特點。發生明顯變化的是傳播速度,不僅有各類新媒體熱衷于時政新聞的傳播,政府部門創建的自媒體平臺,也成為時政新聞網絡傳播的重要推手。新媒體通過技術創新,能夠根據讀者的閱讀習慣和關注領域,進行快速分類和重點推送,進一步壓縮了紙媒傳播的空間。速度快、平臺多、推送準、數據量大,是時政新聞在新媒體環境中的重要特點,這與紙媒相比是很大的優勢。但我們也要看到,國內知名的網站、新聞App等在新聞推送中,存在對傳統媒體青睞的偏好,同類新聞如果信息源較多,轉發時新媒體更愿意采用傳統媒體的新聞稿,這是傳統媒體長期以來積累下的口碑造成的新現象,基于這個原因,傳統媒體旗下的新媒體平臺也往往更加受關注。
3“電影之都”報道的編輯探討
以2017年11月3日《青島早報》重點時政新聞的報道為例,一條重磅新聞:青島市成功申創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電影之都”,成為我國首個、世界第九個獲此稱號的城市。對青島文化節來說,尋求一個“地標式”的文化稱號,是多年來的夙愿,經過多年的挖掘和努力,“電影之都”的稱號讓這座城市有了更多光芒。在“青島獲‘電影之都’稱號”的時政新聞采編中,編輯工作的魅力被體現出來,從宏觀和微觀的視角,將時政新聞和重大文化事件相結合,具有很強的示范價值。這組時政新聞系列報道中,呈現出傳統媒體新聞編輯工作的亮點:一是報道體量和層次的精準定位。系列報道共4個版面,其中有一組跨版,稿件分別是《世界“電影之都”,青島來了!》《青島電影航母駛向世界舞臺中央》《讓“電影之都”講好“青島故事”》,層次分明、深度遞進,從世界到青島、從新聞到解讀、從概念到現實,三個板塊的新聞不僅內容豐富,事無巨細地展現出青島申創“電影之都”的歷程,在層次設計上也更加引人入勝,更讓這組報道有了更強的可讀性,讓新聞稿件更清晰地呈現在報紙上。尤其在第三篇稿件中,對黃渤、黃曉明等明星和影視從業者的采訪,編輯也做了獨到的處理,提煉出他們感言的精髓。二是巧妙運用數字,體現事件發生過程中的艱辛。在報道中,編輯將一組數字提煉出來,放在各級標題上,包括“青島首個”“世界第九”“十易其稿”“八進一”“三年申都,一朝夢圓”等,數說新聞是近年來十分流行的體現方式,通過精煉的數字來體現事件發展變化和新聞內核,更容易為讀者留下深刻印象,提升閱讀感受。三是版面設計獨具匠心,圖片選擇靈活。新聞標題、版面設計和對稿件的提煉完善,是編輯在時政新聞處理工作中的核心,這組報道中標題的空間并不大,因此在版面設計上,有較大的余地。編輯面臨的難題是如何定位這組報道,時政新聞還是文化新聞?二者排版設計的風格完全不同,前者更加嚴肅,后者更加絢爛。最終編輯的定位十分準確,以時政新聞的風格排版,選用大圖片、青島風景、青島首個電影院老樓等作為各版面主圖,提升了這組報道的城市品位。四是賦予時政新聞更加宏觀的生命力。時政新聞與社會新聞、文娛新聞等在影響力、受眾面和長遠性上都有很大的差別,時政新聞往往被稱作“重點新聞”,其重要性體現在內容中的政府形象、地域性發展、群眾感受、社會各界反響等方面?!扒鄭u獲‘電影之都’稱號”的宏觀意義,通過編輯的主題升華、文稿修改、版面設計、稿件重新拆分組合,實現了這組時政新聞報道的蛻變。
4時政新聞編輯的提升探討
喪失了新聞傳播的速度和新媒體平臺,并不意味著報紙時政新聞沒了出路,也不代表紙媒需要依附于網絡而生存。常態化的新聞,已經越來越無法滿足讀者的閱讀感受,簡短的消息可以告訴讀者新聞的基本事實,這只是閱讀的淺層次,挖掘新聞背后的故事,把更宏偉的事實展現在讀者眼前,才是紙媒和編輯應該追求的發展方向。但我們也要看到,傳統媒體的頹勢讓報紙人才流失嚴重,辦報環境也不容樂觀。做好時政新聞的編輯工作,守好紙媒最重要、最核心的重點新聞陣地,對報紙編輯來說任重道遠。時政新聞編輯要挖掘新聞背后的故事。一篇新聞的價值有多少,一方面要看新聞事件本身,另一方面則需要記者和編輯進行思考延伸,一個普通的事件、現象背后,往往隱藏著重要的根源和影響,采編人員能否透過現象發現本質,并通過新聞采編挖掘出背后的東西,是新聞價值的重要體現。對時政和經濟新聞領域來說,報紙的這種價值,還遠遠未被新媒體所取代。新聞的價值,需要記者和編輯共同體現,記者將全方位的新聞信息寫成稿件,編輯則通過抽絲剝繭,發現新聞素材中最有價值的信息,通過撥冗去繁的編輯工作,保留最重要的新聞信息,并通過對稿件審核與修改的深厚功底,打造更適合讀者的新聞作品。
紙媒編輯的選拔機制,應基于新聞采寫一線。長久以來,國內紙媒的編輯團隊,都是從記者團隊中擇優選拔,“寫而優則編”的說法并不夸張,擁有豐富的新聞采寫經驗,對各行各業新聞有足夠的了解,并通過一線新聞采寫獲得優秀的新聞素養,才有資格成為一名合格的編輯。編輯是對新聞稿件的審校和升華,絕非閉門造車那么簡單。時政新聞編輯要掌握新媒體傳播規律。新媒體的發展已經勢不可擋,從影響力和覆蓋面上了來說,新媒體已經成為影響社會信息傳播的主要力量,傳統媒體只有黨報黨刊還留有余力。對時政新聞編輯來說,了解新媒體不僅是獲得信息、知己知彼,而是要將自身工作與新媒體傳播相結合,研究網絡環境中時政新聞的傳播規律,以及讀者的閱讀喜好,在新聞事實不受影響的情況下,積極開展傳媒融合,賦予報紙時政新聞更多新媒體要素,讓其更符合讀者的閱讀習慣和信息需求,獲得各類讀者群體的認可。
參考文獻
[1]單蓓蓓.世界“電影之都”,青島來了[N].青島早報,2017-11-03(3).
[2]單蓓蓓.青島電影航母駛向世界舞臺中央[N].青島早報,2017-11-03(4-5).
[3]賈峰.深度報道——傳統媒體突圍之道[J].中國報業,2015(15):78-79.
作者:謝寶全 單位:青島日報報業集團青島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