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陶藝文化雙語教導透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劉鵬單位:景德鎮陶瓷學院
深入陶藝雙語教學改革
隨著陶藝雙語教學的系統化,目前其在實踐中逐步暴露出一些教學上的薄弱點。這主要表現為如何引導學生利用英語的思維和英文的直譯來解決創作的問題。簡單地說,就是怎樣提高學生在陶藝制作、交流中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因為每種語言都有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專業方面知識的獨特優勢,教師不應只讓學生記一些專業單詞,或簡單地照本宣讀。筆者根據教學實踐,在改進雙語教學的組織形式方面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希望能提升陶藝雙語教學的效果。
1.加強學生對于“Research”的重視
在國外院校中,“Research”是指學生對于所學課題的調查、研究以及自我的分析。通常在國外教育體系里,學生的學業成績中“Research”這一項所占的比重相當大。在陶藝雙語教學中,要求學生提前對于課程主題作英語方面的調研可以促進學生更深入地預習、更有廣度地分析理解,有利于啟發學生的創意。
如,筆者在授課過程中,通常會在開課之前發下所授課程的中英文講義,使學生明白課程涉及的內容,并要求每位學生準備一個4開速寫本作為資料收集冊,把收集到的關于本課題的中、英文資料(包括圖片和文字信息)都收藏在本子里,并使用英文概括、總結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教師通過在課程中加強對調查研究的重視,可以使學生更主動地了解國內外陶藝發展的最新動態,豐富創作靈感,使其創作思路更加多樣化,解決了教學中學生藝術創作放不開手腳、藝術風格過于雷同的弊端。從英語學習的角度來看,這種強調自主學習的做法激發了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主動性,切切實實地鍛煉了學生英文讀寫的能力,幫助學生從始至終自覺地融入英語學習環境。
2.主動創造課內課外語言環境
良好的語言環境對于學習外語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課內的語言氛圍培養相對來說比較容易,例如課堂上以問和答的方法,加強理解的完整性。對于強調“以技入道”的陶藝教育形式來說,最直觀的方式就是在示范或幫學生修改作業的過程中,使用英語反復強調關鍵詞句。比如,教師在示范拉坯的時候配合動作反復強調陶藝拉坯方面的英語專業名詞和動作要領。學生通過這樣言傳身教的學習形式,能在學到陶藝技能的同時提升英語聽說能力。課外語言環境的創造就必須根據各自院校的實際情況來具體實行。
以筆者所在的景德鎮陶瓷學院為例,陶藝專業教師充分利用學校和教師搭建的實踐平臺,鼓勵和組織學生在課外積極參加學習交流活動,如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國際研討會、展覽會以及教師的橫向課題項目。通過定期邀請常駐景德鎮當地的國內外藝術家以言傳身教的形式達到創作和語言教學同步實現的目的,拓寬學生的視野,加強學生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陶藝技法的理解與應用,讓其有針對性地解決課程中的難點,強化學生對重點內容的掌握。如,由受邀陶藝家或藝人現場演示“羊頭”“菊花”等多種不同手型的揉泥技法和粉彩“洗染”技法,教師用英語同步講解。這些課外雙語教學的組織形式往往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只要學生愿意開口用英語交流,就能在應用中提高聽說能力。
在課程的考評中強調“Presentation”的能力
“Presentation”即專業陳述。對于藝術專業的學生來說,專業陳述是介紹、認知、評價自己作品創作各個階段的創意、觀念、技能等,并提出自己的見解。這不同于一般的課堂發言,它要求陳述者運用專業的知識和雙語陳述對工藝技術的實踐和理解,需要陳述者不僅對所學的專業英文的語言表達流利、準確,也需要研究作品的創作理念,對創作的作品有自我認知。
在陶藝雙語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如果能全部使用英語或中文結合英語作一次關于自己作品的專業陳述,不僅能提升專業學術研究分析能力,更能在英語的語言組織和使用英語進行專業答辯等方面獲得鍛煉和提高。這種對語言靈活運用的形式達到創作和語言教學的同步實現,開闊了學生視野,提升了學生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陶藝技法的理解與應用能力。
結語
雙語教學是我國21世紀培養人才的一條通道。陶藝專業中這條正在探索的新路,還有許多方面需要被改進。教師應研究如何更深入地開展雙語教學,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不斷調整與修改教學中不合適的內容和形式,使陶藝專業的雙語教學不斷趨于完善,為中國歷史悠久的陶瓷文化的傳承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