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出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實施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各縣(市、區)農業局:
小春生產是全年農業生產的重要開端和基礎,是關系全年糧油豐收的關鍵。抓好小春生產對保障糧食和油菜籽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推進綠色發展、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意義重大。為科學推進2018年小春生產工作,確保各項措施落實,現就有關事項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思路目標
2018年小春生產的總體思路:以綠色發展為引領,圍繞市場需求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狠抓科技創新和提質增效,促進小春生產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具體目標:“一穩一提高”,即穩定小春糧油播種面積和總產量,提高小春生產資源利用水平、科技服務水平、供給質量效益。計劃全市小春糧食面積147萬畝以上,小春糧食總產45萬噸以上;計劃油菜面積90萬畝以上,油菜籽總產16萬噸以上;計劃秋冬蔬菜面積90萬畝以上,總產200萬噸以上。力爭小春季種植業為農民人均增加純收入60元以上。
二、突出工作重點
(一)著力提升播種質量和穩定播栽面積。
各地要根據氣候、土壤墑情等有利條件,合理確定種子播量,提高適期播種比例,大力推行秸稈還田、精量播種、藥劑拌種和種子包衣等技術,實現一播全苗。要千方百計穩定小春作物播種面積。平壩地區要穩定稻茬小麥面積;丘陵地區要加大冬閑田土和預留空行利用,要充分利用旱地改制預留行間增種春洋芋、豌豆、胡豆等生育期短的糧食作物,充分利用果園和大行桑冬閑行間增種一季豌豆、胡豆等作物,做到用地與養地結合,抓好田坎的開發利用,增種豌豆、胡豆、蔬菜等作物。要深入開展農機化示范縣建設,推進農機農藝深度融合,擴大農機作業面積,大力推廣農機化先進適用技術,積極引導農民應用新技術、新機具,推進機械耕整地和小麥、油菜機播機收。力爭全市小麥機播面積83萬畝以上,油菜機播面積15萬畝以上。
(二)著力優化區域布局和調整產業結構。
要堅持面向市場需求,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建設“四區四基地”決策部署,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建設為載體,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提高小春生產效益和發展質量,努力確保農產品有效供給。積極調整區域布局,不斷優化糧經飼作物比例,集中打造平壩稻麥、稻油、稻菜輪作區,丘陵稻油、稻薯(秋冬馬鈴薯)輪作區,旱地麥/玉/豆、麥/玉/苕、麥/玉/菜等套作模式區,加快建設一批糧經復合現代農業產業基地、推廣一批現代種養循環模式,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調優品種品質結構,穩定發展優質中筋小麥,適當發展訂單生產優質弱筋小麥;大力推廣雙低優質高產并適于直播機收的油菜新品種;尊重消費者選擇,加大推廣馬鈴薯、蔬菜、水果、食用菌、中藥材優良品種力度,發展品牌農業、特色農業、綠色農業和名特優新農產品,滿足人們吃得平衡、安全和健康的新要求。
(三)著力強化綠色發展和防災減災增效。
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持續推進“一控兩減三基本”,努力推動小春生產節種、節肥、節藥、節水,實現節本增效、提質增效和環境友好。實施好“農藥、化肥零增長行動”,認真貫徹新修訂的《農藥管理條例》,促進農業化學投入品使用減量化和綠色化。積極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機肥料、有機無機復混肥料、微生物肥料、緩控釋肥料等新型高效肥料;推廣有機肥替代、深耕深施、高效節水灌溉、水肥一體化等技術,擴大綠肥種植面積,降低化肥施用總量和提高肥料當季利用率。以綠色防控替代化學防控、以統防統治替代分戶防治、以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替代高毒高殘留農藥、以現代高效植保機械替代傳統低效藥械,層層建立綠色防控和專業化統防統治融合示范區,提高防治效果,減少農藥用量。更大范圍、更高層次深入推進綠色高產高效創建,整建制建設一批區域性的綠色高產高效示范基地,集成推廣一批綠色高產高效技術模式,夯實小春生產技術支撐。抓好小春生產技術指導服務。結合全省萬名農業科技人員進萬村開展技術扶貧行動,加強對農民的科技培訓和技術指導服務,提高實用技術進村入戶到田水平,力爭全市小春糧油主產區優良品種普及率達96%以上、綠色增產技術推廣面達85%以上。加強綠色防災減災。強化小春作物病蟲草鼠害監測預警,提高病蟲預報準確率,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處置”,突出抓好種子選用處理、稻田開溝排濕和抗濕播栽、農田雜草安全防除、農區秋季統一滅鼠、小麥秋苗查治等防災減災措施的落實。確保小麥藥劑拌種率達90%以上;油菜根腫病重發區種子包衣全覆蓋;鼠密度達標農區統一滅鼠全覆蓋,力爭全市小春作物病蟲危害損失控制在4%以下。同時,各地要針對稻田漬害、冬季低溫、冬春干旱等自然災害,特別是今年秋季降雨多、稻田濕度大、草害較重等問題,積極落實開溝排濕、抗濕播栽和防除雜草等措施。
(四)著力推進規模經營和產業融合發展。
以建立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為載體,大力培育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健全農村經營管理體系,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按項目管理規定申報和實施財政支農項目,加強對土地經營權流轉的管理服務,鼓勵采用土地股份合作、土地托管、代耕代種等多種方式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深化基層農技推廣機構改革,積極發展農業經營性社會化服務主體,構建覆蓋全程、綜合配套、便捷高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提升農技推廣和綜合服務能力。擴大政府購買農業公益性服務試點,支持有資質的農業經營性服務主體參與農業公益性服務項目,推進農業服務專業化、規模化發展;大力推行合作式、訂單式、托管式等服務模式,支持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代耕代種、代購代銷、代烘代儲、農機作業、統防統治、育種育苗等全程社會化服務。力爭2018年全市適度規模經營面積達到60萬畝。結合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現代農業產業融合示范園區、省級現代農業重點縣和示范市、縣建設,加大農產品初加工扶持力度,開拓農產品市場,發展農業電子商務、“農超對接”、“農社對接”、“農校對接”、“農餐對接”等農產品新型流通模式,實行訂單種植。計劃全市小春訂單種植面積87.5萬畝,其中小麥37萬畝,油菜38萬畝,蔬菜(包括實用菌)8.8萬畝,其它3.7萬畝。以小春作物農業產業基地建設為依托,積極拓展農業多種功能,形成一批以“菜花節”等為主題,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精品旅游線路和節會,推動休閑農業發展,帶動農民增收,實現一二三產業互動融合。
三、強化保障措施
各地要結合本地小春生產實際,加大工作力度,確保資金、技術、產業扶貧等保障措施落實。一要強化組織發動。嚴格執行“糧袋子”、“菜籃子”行政首長負責制,加強小春生產的組織領導和宣傳發動,迅速掀起小春生產熱潮。二要強化惠農政策落實。嚴格落實國家、省有關強農惠農政策,確保執行不走樣,進一步調動種植農戶的生產積極性。三要強化資金投入。加大涉農項目資金調度和整合力度,加強涉農項目資金使用管理,重點支持糧油重大技術集成推廣和綠色高產高效創建,確保小春生產財政投入穩定增長。四要強化農資供應。做好種子、肥料、農藥(械)、農機具等農資需求預測,抓好調劑調運,滿足生產需要。開展農資專項整治行動,加強農業綜合執法,從源頭上確保農業生產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