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闌尾炎微創手術后護理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 闌尾炎;腹腔鏡;護理
[中圖分類號] R574.6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7210(2009)05(a)-014-02
Comparative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between minimally invasive and traditional appendectomy
SHEN Lixia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Linyi City, Shandong Province, Linyi 276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of appendicitis after operated on in different surgical ways. Methods: 165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ppendicitis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 group (minimally invasive group), 87 cases; and traditional appendectomy group (traditional group), 78 cases. Control study methods and digital assessment tools were applied to compare 165 patients' situation and nursing after operation. Results: The degree of surgical incision pain,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recovery tim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the days of hospital stay of two group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Conclusion: Patients in minimally invasive group have little pain, rapid recovery after operation, fewer complications and beautiful abdominal wall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group. Their nursing is relatively simple, and could save labor, so it is much better than traditional group.
[Key words] Appendicitis; Laparoscope; Nursing
我院2006年2月~2008年3月共收治闌尾炎患者165例,其中,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laparocopic appendectomy, LA)組(微創組)87例,采用傳統闌尾切除術(傳統組)78例,對兩種手術方法進行比較,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06年2月~2008年3月共收治闌尾炎患者165例,男102例,女63例,年齡4~75歲,平均16.8歲。急性單純性闌尾炎50例,急性化膿性闌尾炎72例,急性壞疽性闌尾炎30例,慢性闌尾炎13例。其中,合并膽囊炎并膽結石2例,合并腹股溝斜疝1例,合并卵巢囊腫蒂扭轉1例,合并子宮內膜異位癥1例,有合并癥者均采用腹腔鏡聯合手術。所有病例均經病理證實為闌尾炎。微創組闌尾炎分類:急性單純性闌尾炎35例,急性化膿性闌尾炎32例,急性壞疽性闌尾炎12例,慢性闌尾炎8例;傳統組闌尾炎分類:急性單純性闌尾炎17例,急性化膿性闌尾炎33例,急性壞疽性闌尾炎22例,慢性闌尾炎6例。
1.2 方法
從患者術畢回病房到患者出院,通過醫護人員治療及護理過程中的客觀觀察、與患者的交談、有意識的詢問及查閱輔助檢查報告單,根據患者的癥狀、體征、住院天數、住院費用將資料匯總,進行分析比較。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切口疼痛程度、胃腸功能的恢復時間、術后并發癥、住院天數、住院費用。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0.0軟件包,采用Kruska-wallis秩和檢驗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切口疼痛程度及時間的比較
兩種術式切口疼痛程度比較,?字2=114.055,P=0.000;疼痛時間比較,?字2=114.055,P=0.000。見表1。
2.2 胃腸功能恢復時間比較
兩種術式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時間比較,?字2=14.056,P=0.000。見表2。
表2 兩種術式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時間比較[n(%)]
2.3 術后并發癥
微創組肩部酸痛22例,上腹部疼痛6例,腹瀉5例,均屬Ⅰ級;傳統組切口感染6例,腹腔膿腫1例,腸粘連1例,均屬Ⅱ級。
2.4 住院天數
微創組住院2~6 d,平均4.2 d;傳統組住院5~14 d,平均8.5 d,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
2.5 住院費用
傳統組中無并發癥者與微創組住院費用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微創組住院時間雖短,但手術過程中的儀器損耗費與節約的費用幾乎相當,傳統組中有并發癥者費用高于微創組。
3 護理
3.1 微創組的術后護理
3.1.1 一般護理①按不同麻醉術后常規進行護理。②指導并協助患者排尿,排尿困難者及時給予導尿。③除高危患者,術后6 h指導患者活動,目前主張此種手術患者早期活動,越早越好。④胃腸功能恢復后指導患者進食。
3.1.2 切口的護理微創手術僅在腹壁留3個0.5~1.0 cm大小的創口,皮膚表層無需縫合,采用生物黏合劑黏合切口,外用創可貼,1周后可去除。由于闌尾是經套管取出腹腔,不會直接污染切口,微創組無一例發生切口感染和裂開。但有報道微創穿刺部位感染率可達2%[1],因此,術后也應觀察切口有無紅、腫、熱、壓痛和硬結,如有早期炎癥反應,先局部給予干熱敷,效果不明顯者,可進行微波理療或周林頻譜儀照射,并觀察切口有無出血、滲液、滲血、腹壁淤血及疼痛情況。進行床上及下地活動時,注意防止猛然用力而增加腹內壓力。本組有13例局部皮膚出現小水皰,多因創可貼牽拉力過大或對創可貼過敏,剪開水皰后給予充分消毒,再用凡士林紗布覆蓋,透明膠帶粘貼。
3.1.3 并發癥的護理微創組的并發癥均為Ⅰ級,有4例切口疼痛者給予安痛定止痛后,疼痛緩解;24例術后并發肩部酸痛,是由于CO2氣體積聚在膈下產生碳酸刺激膈神經反射所引起,大多數患者發生在術后1~2 d,一般2~3 d能自行消失;為減少該癥的發生率,術后患者平臥,間斷、低流量吸氧,使之盡快將CO2排出,并耐心解釋說明原因。上腹部疼痛多系注氣后7~12肋間神經受到壓力刺激,以及膈肌向上移動、伸展而引起。多數患者能忍受而不需要止痛,個別患者可給予止痛劑,一般術后1~2 d疼痛可緩解。但要注意觀察患者的腹部體征,腹痛是否伴有腹肌緊張、壓痛、反跳痛等腹膜刺激癥,要與腹膜炎引起的腹痛相鑒別[2];術后并發腹瀉8例,原因不明,考慮為炎癥刺激或涼生理鹽水沖洗盆腔刺激直腸壁所致。
3.2 傳統闌尾炎切除術的術后護理
3.2.1 一般護理按闌尾炎術后常規護理。
3.2.2 切口疼痛的護理①維持足夠血容量及保證體溫正常。②在整體護理中運用放松療法,幫助患者用更積極、健康的方法對待疼痛,可減少使用藥物[3]。③多與患者溝通,讓患者了解術后疼痛發生的時間,教給患者對疼痛的評估方法。④應用輔助治療方法處理疼痛是護理的核心所在,可教給患者一些簡單的技巧,從而減輕疼痛。
3.2.3 腹腔引流管的護理腹腔引流管及袋應保持無菌,固定于床旁,要有足夠的長度,以防翻身活動時脫出,經常檢查引流管是否通暢,有無堵塞、扭曲、受壓等,并經常擠壓引流管使其保持通暢,密切觀察引流液的性質、顏色、量及引流的速度等,如有異常及時與醫生聯系,如無異常一般術后2~3 d可拔除引流管。
3.2.4 并發癥的護理①切口感染:重視病區的空氣消毒和自然通風;加強病區管理;適當的備皮和切口護理方法;嚴格遵守無菌原則,避免外源性感染;改善局部和全身狀況,增強機體的防御能力,均可使手術感染率明顯下降。有報道圍術期給患者吸氧能減少切口感染[4]。此外,應密切注意切口及敷料情況,如有異常及時報告醫生處理。②腹腔膿腫:在排除術后吸收熱后,如發現患者體溫仍持續升高、腹痛、排便次數增加伴里急后重感,應報告醫生,一旦證實,應及時引流。③腸粘連:禁食,半坐臥位,胃腸減壓,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失衡,加強抗感染治療,同時密切觀察體溫變化,如體溫持續超過38.5℃,伴有腹痛、腹肌緊張、白細胞升高等,應考慮腸絞窄或腸瘺發生的可能。針刺、艾灸穴位、溫水足浴、開塞露刺激均可加強腸蠕動,促進排氣,減輕腹脹。鼓勵患者早下床活動,協助患者經常變換,做各種床上適應性活動,根據個體情況指導飲食,給予四磨湯口服。康復期要多運動,進食高熱量、富含纖維素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暢,飲食要有規律,避免暴飲暴食,注意飲食衛生,防止發生胃腸炎,避免出現腸管異常蠕動,餐后不宜做劇烈運動,尤其是突然改變的活動。
[參考文獻]
[1]計惠民,王麗君.圍手術期給患者吸氧可降低感染率[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0,19(9):429.
[2]劉鐸芬,王美瓊,劉紹芬,等.腹腔鏡手術后常見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1998,13(2):55.
[3]蒲莉.整體干預對急性疼痛治療的影響[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0,19(10):485.
【關鍵詞】小兒闌尾炎;單孔腹腔鏡;術后;護理
【中圖分類號】R45.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515(2010)010-0093-01
小兒闌尾炎是常見的兒科急腹癥,病情變化較快,如延誤診治易發生腹膜炎,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小兒闌尾炎的及時正確診治至關重要。隨著腹腔鏡手術技術的廣泛應用,單孔腹腔鏡因其切口不留疤痕、美觀、創傷小、住院周期短、康復快等優勢,使傳統的手術方式受到了挑戰,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家長的青睞。我科自2009年1月以來,運用單孔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治療小兒闌尾炎70例,取得一定的經驗,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70例,男40例,女30例,單純性闌尾炎42例,化膿性闌尾炎28例,年齡6~14歲,平均年齡9歲。全部采用單孔腹腔鏡行闌尾切除術,經過術前的精心準備與術后針對性的護理,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時間6天。
2 護理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單孔腹腔鏡闌尾炎手術是我院開展的新的微創手術項目,患兒家長對其安全性、有效性、費用等有顧慮,緊張焦慮、恐懼等心理問題尤為突出。護理人員應有針對性的為患兒家長及患者實施心理護理:①大多數患兒家長對小兒闌尾炎知識缺乏,對手術過程不了解,因而心存顧慮,更有一部分家長擔心費用過高等問題,因此要做好患兒家長的思想工作,使家長的情緒穩定。②介紹腹腔鏡微創手術的優點:無切口、美觀、出血少、術后疼痛輕、住院時間短。③解釋病因和臨床表現,提供治療方案,尊重患兒家長的選擇。④請術后的患兒及家長現身說法,以解除患兒及家長的顧慮,增加心理承受率,并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2.1.2 常規術前準備:完善術前各項檢查:心電圖、出凝血常規肝腎功等檢查,術前去除手術區域毛發及污垢,尤其加強臍部皮膚的清潔,單孔腹腔鏡手術切口在臍部,因此臍部的清潔至關重要,既要徹底清除臍部污垢,又要保證臍部皮膚完好無損。先用石蠟油棉簽清潔臍孔后,再用安爾典棉球擦拭數次,清潔過程中,動作要輕柔,以免造成皮膚破損,影響手術。術前根據醫囑導尿、清潔灌腸、胃腸減壓等準備。術前6小時禁食、禁飲。
2.1.3 靜脈通路:術前行靜脈穿刺置管術,建立靜脈通道,根據醫囑術前30分鐘應用抗生素,保持靜脈通路通暢。
2.1.4 制定護理計劃:熟練掌握腹腔鏡手術的圍手術期護理,充分評估術前、術中、術后可能出現的問題,根據患者的病情制定詳細的護理計劃。
2.2 術后護理。
2.2.1病情觀察:患兒術后返回病房,與麻醉師嚴格交接,了解患兒術中出血及尿量情況,給予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根據醫囑給予低流量吸氧、心電監護,嚴密觀察病情,監測生命體征變化密切觀察患兒腹部情況,注意觀察臍部有無出血、檢查腹部肌肉是否平軟,有無腹肌緊張、腹脹及壓痛,有無皮下氣腫,觀察面色、血壓、心率的變化及臍部切口有無滲血等情況,發現異常及時通知醫生處理[1]。
2.2.2 加強呼吸道管理:麻醉清醒前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因其道堵塞發生窒息,如聽到痰鳴音,立即給予電動吸痰,麻醉清醒后,協助患兒翻身拍背,鼓勵患兒深呼吸、咳嗽、咳痰,對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給予壓縮霧化吸入一日兩次,促進痰液的稀釋以利排出。
2.2.3 :麻醉清醒后協助患兒取半臥位,鼓勵患兒早期下床活動。早期活動可促進血液循環,有利于切口愈合,還可促進腸蠕動,防止腹脹及腸粘連的發生[2]。患兒因年齡小,害怕疼痛,此時應耐心向患兒講解早期下床活動的意義,并指導患兒先在床上活動四肢,繼而過渡到床邊及下床活動,每日增加活動量,以不疲勞為度。
2.2.4 管道護理:胃管、尿管一般于術后麻醉清醒后拔除,放置引流管時應妥善固定在床邊,防止受壓、扭曲,保持管道的通暢,注意觀察導管引流液的顏色、性質以及量,并做好記錄。
2.2.5 切口護理:注意觀察臍部切口敷料有無滲血,如切口敷料滲血及時通知醫生處理,以防切口污染,影響愈合。術后可根據病情給予局部射頻電療治療,加速傷口的愈合。
2.2.6 飲食護理:腹腔鏡手術后排氣時間較腹部手術患者短,胃腸蠕動恢復快,術后24小時可飲水,36小時后可進食流質,少量多餐,以清淡飲食為主,逐漸過渡到半流質、普食。禁食奶、糖、豆制品,以防止腸脹氣。注意觀察患兒有無腹痛、腹脹等不適。
2.2.7術后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①惡心、嘔吐 是術后的常見癥狀,多因物所致,讓患兒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及時清除嘔吐物,防止誤吸。頻繁嘔吐時,根據醫囑給予止吐藥物并補液,觀察嘔吐物的顏色、性質、量并記錄。②皮下氣腫及肩背部酸痛小兒腹壁薄弱,腹壁肌肉不發達,氣體以通過穿刺部位進入皮下發生皮下氣腫,此時可給予局部熱敷以減輕癥狀。肩背部酸痛原因可能為腹腔內殘留氣體積聚膈下,產生碳酸刺激雙側膈神經而引起[3],一般不需特殊處理,必要時可給予低流量吸氧,適當做肩部按摩與運動,以排除腹腔內的CO2。
2.2.8 出院指導:注意休息,適度活動,3個月內避免劇烈活動,合理飲食,禁食油膩、生、冷、硬、刺激性食物,出院后一周來院復查,如出現切口紅腫熱痛等癥狀及時來院檢查。
參考文獻
[1] 馬會清,宋明賢. 腹腔鏡腎上腺切除術患者術前焦慮、抑郁情緒調查與護理干預[J].齊魯護理雜志,2006,12(5):940~941
[2] 陸以佳. 外科護理學[M].第2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1999:6
關鍵詞:闌尾炎 腹腔鏡切除術 傳統開腹切除術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5-0515(2013)8-131-02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已經迎來了微創手術時代,尤其是腹腔鏡切除術技術,更是被廣泛應用到臨床實踐中。由于闌尾炎是我們現實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疾病,對于闌尾炎的治療比較常用的都是傳統開腹切除術,但是,整體的效果不是特別好,所以,腹腔鏡切除術慢慢的進入了人們的視線。本文就腹腔鏡闌尾切除術與傳統開腹闌尾切除術對闌尾炎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比較哪種方法更適用于臨床治療。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就診的85例闌尾炎患者進行隨機分組,進行腹腔鏡闌尾炎切除術的39例闌尾炎患者為實驗組,進行傳統開腹闌尾炎切除術的46例闌尾炎患者為對照組,其中,在這85例闌尾炎患者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42例,年齡在20歲至56歲之間。
1.2 方法
實驗組采取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取頭低腳高、右側高傾斜位,在肚臍下腹壁做一個1.0cm的切口,用二氧化碳造成氣腹,使腹壁與腹內臟器間出現空間,再放入腹腔鏡攝像頭,先對腹腔進行觀察,看是否有其他種類的疾病,再在左下腹骼前上棘與臍連線中外的三分之一處穿刺10mmTroca為操作孔,恥骨聯合上方大約4厘米處5mmTrocar為輔助操作孔,在操作孔置入闌尾炎抓鉗,在輔助操作孔置入分離鉗,分離粘液,提起闌尾,進行切斷;
對照組采取硬脊膜外腔阻滯麻醉,經右下腹麥式切口入腹,切口大約長3厘米,常規切除闌尾。
1.3 標準
觀察兩組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切口是否感染、切口的疼痛程度等等,進行比較。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12.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卡方檢驗,以p
2 結果
2.1 通過表格比較兩組的結果
2.2 具體描述兩組對比后的效果
通過表格,可以清晰地得出結論:實驗組的手術時間較長,但是,患者康復的時間較快,而且,疼痛程度也較輕,在醫務人員進行護理的過程中,在39例闌尾炎患者中只有1例患者出現了情況感染的情況,經過換藥治療后,感染的癥狀消失,患者的整體滿意度非常高;對照組雖然手術時間比較短,但是康復的時間卻較長,而且疼痛的程度也較為嚴重,在醫務人員進行護理的過程中,在46例闌尾炎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現了切口感染的情況,但經過換藥治療后感染的癥狀消失,患者的整體滿意度較高;綜上所述,就是對于闌尾炎這種疾病,腹腔鏡闌尾切除術[1]的臨床效果比傳統開腹闌尾切除術的臨床效果要好。
3 討論
3.1 關于闌尾炎
闌尾炎(appendicitis),是指闌尾由于多種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變,腹部外科疾病。闌尾炎是一種常見病,其預后取決于是否及時的診斷與治療。
急性闌尾炎的主要癥狀是逐漸的發生上腹部或者肚臍周圍出現疼痛,一段時間后,疼痛由上腹部或者肚臍周圍轉移至右下腹部,常常伴有惡心、嘔吐、食欲不振,若是不及時治療,有可能發展成為闌尾壞疽或是穿孔;急性闌尾炎經過手術治療后,遺留的闌尾壁纖維組織增生以及加厚,管腔狹窄、粘連,則稱為慢性闌尾炎,復發的次數較多,但是,可以通過藥物進行控制。
3.2 關于腹腔鏡闌尾切除術
腹腔鏡,是內窺鏡的一種,就是在肚臍下腹壁做一個1.0cm的切口,用二氧化碳造成氣腹,使腹壁與腹內臟器間出現空間,再放入腹腔鏡攝像頭,就可以從電腦屏幕上看到盆腔以及腹腔的具體情況。
腹腔鏡闌尾炎切除術[2]的主要適應癥:急性單純性闌尾炎、急性化膿性、壞疽性闌尾炎、急性闌尾炎穿孔致彌漫性腹膜炎、小兒、老年性闌尾炎、妊娠合并闌尾炎、慢性闌尾炎、慢性闌尾炎急性發作以及闌尾周圍膿腫等等。
腹腔鏡闌尾炎切除術的注意事項:在手術過程中要保護好傷口,避免傷口感染;闌尾系膜必須小心結扎,以防闌尾動脈出血;闌尾穿孔者要盡量采取可吸收縫線縫合切口,對于腹腔內膿液要盡可能的吸干凈,如果有必要,可以用生理鹽水沖洗腹腔;在腹腔鏡闌尾炎切除術手術之后,要注意切口皮下感染、腹腔殘余感染、膿腫、粘連性腸梗阻等并發癥的發生;在腹腔鏡闌尾炎切除術手術之后,要盡可能的下地走動,促進血液循環,傷口愈合。
3.3 關于闌尾炎患者護理
闌尾炎患者在手術之后,按照不同麻醉安置不同的,最好是半臥位;輕癥闌尾炎患者在手術當天禁止食用任何食物,一天以后,可吃些流食;密切觀察患者的切口部位,防止出現感染,一旦出現感染的現象,要立刻采取措施。
3.4 綜合討論
隨著微創手術的發展,腹腔鏡切除術被廣泛的應用到了臨床實踐當中,再加上腹腔鏡切除術[3]的不斷改進,檢查的范圍更廣,手術的時間在不斷地縮小,減少了誤診率,降低了切口感染的幾率,還在一定的程度上,減輕了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了手術后出現腸粘連現象的幾率。而且,腹腔鏡切除術的創傷小、術后并發癥少,深受廣大患者的青睞。
總結:
通過對腹腔鏡闌尾切除術與傳統開腹闌尾切除術的臨床效果以及護理體會的分析,可以發現,對于闌尾炎這種疾病,腹腔鏡闌尾切除術的臨床效果比傳統開腹闌尾切除術的臨床效果要好,值得被廣泛應用到闌尾炎臨床實踐當中。
參考文獻:
[1] 潘秀貞,雷州滿.腹腔鏡與開腹闌尾切除術的護理比較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2,7(24):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