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家校共育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教育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這門學科它的重要特點是思想教育和語文教學的辯證統一。”辯文識字是語文教學的基礎,任何學科都離不開語文知識的積累,數學解題審題需要語文知識,物理的證明歸納也需要語文知識,如不掌握一定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你任何學科都不可能學好;思想教育更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它可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磨煉道德意志,匡正道德行為,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凈化心靈。兩者相輔相成,既教書又育人。
一、加強小學語文教育的德育功能勢在必行
1.加強小學語文教育的德育功能是實現小學德育目標、促進小學德育工作開展的需要
教育部關于整體規劃大中小學德育體系的意見中指出,小學階段的德育目標是:幫助小學生初步培養起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情感;樹立基本的是非觀念、法律意識和集體意識;初步養成孝敬父母、團結同學,講究衛生、勤儉節約、遵守紀律、文明禮貌的良好行為習慣,逐步培養起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樂觀向上的性格。所以,在進行小學語文教育過程中,根據小學德育教育的目標要求,有針對性地對語文教學的一些內容進行強化,有助于提高小學生的道德水平,從而能夠更好地實現小學德育目標。
2.加強小學語文教育的德育功能是完善小學德育內容、充實小學德育手段的需要
教育部關于整體規劃大中小學德育體系的意見中指出,小學階段的德育內容是:開展熱愛學習、立志成才教育,開展孝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教育,開展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開展熱愛勞動和愛護環境教育,開展尊重國旗、國徽,熱愛祖國文化的愛祖國教育,開展社會生活基本常識和安全教育。從小學階段德育的內容來看,教育部確定的六方面內容,是對小學階段德育的宏觀規定,需要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細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而這些內容,在小學語文教材中都或多或少的有所體現,并且具體化、直觀化。因此,加強小學語文教育有助于完善小學德育內容。
二、加強小學語文教育的德育功能草船借箭
小學語文教材內容豐富,多數課文能體現文以載道、道以文蓋的原則,但小學語文教師如何能在漫長的教學中做到既能講文又能傳道的有機滲透呢?在此本人結合多年語文教學實踐,談三點體會。
1.課前分析好每篇課文的重點滲透內容
德育滲透的內容很廣泛,它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品質教育等幾個方面的內容,小學語文課幾百篇文章中無不涉及,但偏重不一,教師必須在課前推敲斟酌,找出滲透重點。如,政治教育包括: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熱愛人民,擁護社會主義制度等;道德滲透包括熱愛集體、關心集體、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助人為樂等;心理品質滲透包括:培養良好的興趣、愛好、意志、情操等。有了這些滲透重點,教師就能在備課講課作業布置等一系列教學環節中進行有的放矢教育,避免盲目性和隨意性,顯著提高德育教學質量。
2.課上靈活運用滲透方法傳道育人
語文課堂具有形象性、情誼性、動態性等特點,把握學生的思維和情感流動的過程,有機滲透生命情感的教育,使生命個性得到生動活潑的展示。好的教學素材必須用高效可用的教學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地達到預期效果。常用的滲透方法有“設身處地”的方法:通過采用心理換位的方式,使學生在心理上改變角色,這樣可使其與作者、主人公之間產生情感共鳴,容易把對文章中的思想內容學習變成自己的體驗與感受;“身臨其境”的方法。有一些課文內容比較抽象,學生難以接收、理解。這就需要準備充足的掛圖、教具,使教材內容變為直觀的東西,以此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加強印象。口而誦,心而為,只有學懂課文,德育滲透才有效果。
3.課下偶爾布置實踐作業,將德育教學滲透到生活中
可以在學完贊美父母的文章后,布置作業讓學生回去給父母捶背、洗腳,吃完飯后主動刷洗餐具等實踐作業,讓他們感受到父母勞作的艱辛和操持家務的勞累,這比課堂上的說教更有教育作用;也可以在學完贊美清潔工阿姨的文章后,組織班級去街道義務清潔,讓他們體會到清潔工阿姨們工作的辛勞,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完善的人格可促進家庭、學校、社會,和諧,匡扶正義,懲惡揚善,并對學生的潛力和創造力起著導向、動力作用,真正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也是我們語文教學者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陳向明.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1.以校本課程理論為研究基礎
美國高校課程理論專家GoodLad將課程分為五個層次,分別為觀念層次課程、社會層次課程、學校層次課程、教學層次課程與體驗層次課程,對應到高校公共體育課程中則表現在如下方面。一方面,隨著人們對體育課程認識的不斷深化,“健康第一”的思想已經廣泛深入到中國高校體育教材的建設之中,這便是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的觀念層次與社會層次。而各類學校依據課堂教學與體育課程標準所開設的體育課程則屬于學校層次的課程范疇。另一方面,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實施的與學生體驗到的體育課程則分別為教學層次與體驗層次的體育課程。因此,以校本課程理論為研究基礎,開展對不同層次的高校體育課程研究工作,可以為課程質量的評價提供可靠的教學信息。
2.以課程效果為評價重點
評價重點放在學生所反映的課程效果的評價上,進而深入強調人才對社會發展的效果和作用。
二高校公共體育課程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方法及評價方案
1.評價體系的構建方法
本文采用特爾菲法進行高校公共體育課程質量標準體系的建立和修正。通過綜合高校體育學科的特點與課程質量評價的具體思路,應用三級結構式,對課程評價的一級指標(課程設施、課程條件、課程效果)進行初步制定,并利用二級指標對一級指標進行測評,最后利用三級指標對課程質量的各項評估要素進行具體評估。評價體系的具體構建方法為:將各級指標按照“不重要、一般、較重要、重要”的等級進行劃分,并分別賦予其具體數值(8、6、4、2),然后請專家根據指標的重要程度對其進行打分。首先,根據專家對相關指標評價的平均分值得出專家對高校公共體育課程評價指標的集中程度,具體計算公式為:Mj=∑=miijm1C1,上式中Mj為專家對某一評價指標計算的平均值,Cij表示標號為i的專家對第j個課程方案的評價指標,m則表示參與某一特定課程質量評價的專家總人數。通過對Mj的計算,可以得出專家對高校公共體育課程評價體系中某一評價指標的具體分值,從而有利于高校對相關教學措施進行合理改革,并從整體上提高教學質量。除了利用指標平均值對課程質量進行評價外,專家意見的協調系數也是課程質量的重要評判標準,其具體的計算公式為W=2312sm(n−n),式中,m表示參與課程質量評價的專家總人數,n為課程質量指標評價的具體方案數,s則代表方案評價的效果等級排名的離均差平方和,且協調系數越高,則說明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的教學質量則越高。通過對專家指標評價的協調系數進行分析,可以有效地避免利用指標平均值而產生的計算誤差,從而提高高校公共體育課程質量的評價效果。
2.評價方案
根據上述質量評價方法進行計算,進而得到《高校體育課程質量評價表》,將課程質量的評價要素劃分為A(91~100)、B(76~90)、C(60~75)以及D(60以下)四個等級,并利用綜合權重分析法對高校公共體育課程質量進行評價,其具體步驟為:首先,由專家、教師與學生共同組成體育課程評價小組,并將含有評分因素以及要素分數的各指標權重進行計算,最后結合權重計算出實際的課程效果質量評分,并將課程質量按照不及格、及格、良好和優秀等四個標準進行劃分,進而為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環節的改進提供合理的意見和建議。
三結束語
論文摘要:為探討海南省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質量專家評估體系,筆者采用了專家咨詢法和層次分析法,對公共體育課教學質量專家評估體系的樣本進行了研究分析,并在建立模糊數學評估模型基礎上,對模糊數學評估方法的使用進行了說明,最后確立了海南省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質量專家評估指標體系,為改進教師教學工作,推動教師教學改革,實現教師目標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得到迅速發展,其重要標志之一為接受高等教育人數巨增,其二為社會對高校人才培養質量要求提高,這勢必導致高校極其重視教師的專業培養.課堂教學評價是教育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教育目標的實現為終極目的,以教育目標和有關教學理論為客觀依據,對課堂教學質量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由此可見,現代教育評價的本質特征,就是依據一定的教育價值觀對教學活動、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進行價值判斷.教育價值觀是人們對教育的價值關系的認識和評價,在此基礎上確定其行為取向.不同的教育思想會表現出不同的教學行為,會對同一堂課得出不同的評價結論.素質教育依據的是全面質量教育價值觀,是以提高全體學生全面素質為價值取向的教育價值觀.課堂教學評價,就是要在這一教育價值觀的指導下,以素質教育目標為依據,揭示素質教育課堂教學的本質特征,以及課堂教學各要素問的內在聯系,探索構建素質教育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引導教師摒棄片面質量教育價值觀,樹立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全面質量教育價值觀.胡亦海研究設計的綜合指標內容體系是依據教育學、體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等文獻資料分析和專家問卷調查分析后形成的,具有較高的內容效度和結構效度¨.丁家玲等主要闡述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模糊性,所采用的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判相結合的模糊綜合評判模型,合理確定評價指標權重,利用定量手段刻畫課堂教學質量評價中的定性問題.蔡秋華對浙江師范大學近年來實施的課堂教學質量評估的內容、方法、結果和產生的影響等進行了分析,充分體現了要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出一定的質量要求.趙全以教育學、統計學和系統理論作為指導,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進行了系統設計與研究.筆者則以“更新觀念、重建框架、完善體系”為指導思想,對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質量評估問題進行了新的探索,建立評價指標和評價模型的全面性、客觀性及評價模型的計算方法,克服了原來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工作中的主觀隨意性,從而提高了模糊綜合評判的可靠性、準確性和客觀公正性.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選取海南省10所普通高校體育教師教學質量專家評估體系作為研究樣本.具體內容為:評估內容、評估過程和評估方法.
1.2研究方法
1.2.1專家咨詢法選擇海南省體育專家進行2輪問卷調查,第1輪咨詢44位專家,發放專家咨詢表44份,收回有效咨詢表38份,回收率86.36%,為進一步完善專家評估指標體系設計.第2輪咨詢36位專家,發放專家咨詢表36份,收回有效咨詢表3O份,回收率83.33%,以確定教學質量專家評估指標體系和指標權重.
1.2.2層次分析法運用層次分析法(AHP法),科學確定評估指標體系中各層次及其之間各個指標重要性的比較判斷矩陣,合理分配評估指標體系中各級各項指標權重.
1.2.3數理統計法利用統計軟件包SPSS12.0和ExceI軟件,對專家給出的有關判斷矩陣進行統計分析,得出各指標體系權重.同時,借用模糊數學的原理和方法,建立課堂教學質量模糊評估數學模型,以期對教學質量做出客觀、準確、科學的定量描述,為全面評估教學質量提供科學依據.
2結果與分析
2.1海南省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質量專家評估體系制定
2.1.1專家評估體系框架設計筆者在綜合全省10所高校對課堂教學評價、課程評價及其教學質量評價量表的基礎上,運用教育評價的理論與方法,對普通高校體育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的評估目的、評估標準、評估方法和工作程序進行研究并設計專家評估指標體系.指標體系框架的初步設計是以專家的豐富經驗和廣泛深人的調查研究為實踐依據,遵循指標體系的設計原則,結合體育技術課教學的具體特點,設立評估指標體系框架.具體包括5個1級指標,15個2級指標及其指標內涵和權重系數.
2.1.2專家評估指標內涵的確定體育教學質量評估標準是指教學評估中對被評教育客體在質量和數量上要求的一些具體規定,是衡量體育教學活動及其價值的準則.由于它是行動的準則,所以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往往成為開展體育活動的參照系和行動指南,在教學質量評估中成為評價主體進行價值判斷的依據.在高等學校體育教學評估中,評估標準有一個顯著的特征就是任何一個評估項目的標準都是人們現階段對教育和人才成長的“需求”,以及教育行為的“可能”兩個方面共同認識的產物,必須以人們對現階段教育目標和當前體育教學工作總體認識為前提.本文在原有評估量表的基礎上,根據初步設計的指標體系框架對海南高校體育教師課堂教學質量進行考察和實測,得出初步的指標體系內涵,然后將評估體系的指標及其內涵,以問題表的形式分發給專家,征求、匯集并統計專家們的意見,取得對指標內涵較為一致的看法,作為制定專家評估體系的依據J,最后對修正后的評估指標內涵進行試評.試評后,再對此評估指標加以完善,最后作為正式應用的指標內涵.
2.1.3專家評估指標體系的層次結構通過對各種材料進行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分析、歸類,然后歸納出:“教學準備”、“教學效果”、“教學負荷”、“教學組織”和“教學創新”5個方面,包括l5個2級指標和指標內涵的內容,對其進行了量化.為了提高該評估體系的精度,在專家和同事的幫助下,將各種材料進行分類、整理,把每一項指標的內涵列入到指標體系中,作為單項指標評估依據,通過一輪試評后,再一次進行定量篩選和定性修改,初步形成海南省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質量專家評估體系"].層次分析法和專家咨詢法以不同方式向專家進行咨詢,并對得到的判斷矩陣進行處理,從得到的權重計算結果中發現:用于課堂教學質量專家評估的核心指標為“教學準備”、“教學組織”、“教學效果”、“教學負荷”和“教學創新”5個1級指標和15個2級指標.對專家們給出的判斷矩陣的指標一致性進行了檢驗,得出判斷矩陣全部指標的專家意見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2.1.4專家評估指標權重的確定通過第2輪咨詢,對15份有效咨詢表中的98個判斷矩陣計算得出:海南省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質量專家評估指標體系各指標權重結果.根據體育教學特點和專家提出的意見及指標設計方案,經過定性和定量篩選評估指標體系,從而得出教學質量的一級指標,按權重排序為:教學效果(0.2997)、教學負荷(0.2572)、教學組織(0.1673)、教學準備(0.1606)和教學創新(0.1152)5個方面內容.
2.1.5專家評估指標體系的確立根據評估指標體系設計原則,經過指標篩選、指標權重值計算階段,完成了專家評估指標體系設計.鑒于考慮專家評估量表具備模糊性與可測性相結合、科學性與可行性相結合、重點性與全面性相結合、公正性與有效性相結合、針對性與整體性相結合和簡捷性與操作性相結合的特點,制定了海南省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質量專家評估量表(見表1).其評估量表的結構是:1級指標為5類(即5個主因素),分別為“教學準備”、“教學組織”、“教學效果”、“教學負荷”和“教學創新”,并分別含2級指標,2級指標下設指標內涵并附以權重.采用5級分等法將評估等級分為優、良、中、及格、差5個等級.專家評估量表使用并不復雜,專家只在相應的指標等級處打鉤即可.
2.1.6專家評估方法使用說明教學質量評估指標之間存在著相互聯系、相互區別又相互影響的模糊性,很難用“非此既彼”的明確定義去評估.為了科學地、系統地、合理地對體育教師技術課教學質量進行評估,筆者運用了模糊評估方法進行評估.所謂模糊評估法是針對評估對象的復雜性及評估指標的模糊性,根據模糊數學的理論,對這種受多種因素影響的、復雜的評估對象進行評估,從而得到其定量評估結果的方法.下面是結合教學質量專家評估指標體系,建立課堂教學質量模糊評估系統數學模型.
2.1.6.1建立因素集專家對教師進行課堂教學質量評估,主要根據評估量表內容對教師課堂教學質量進行評估.這樣“教學效果”、“教學負荷”、“教學準備”、“教學組織”和“教學創新”組成了海南省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質量評估因素集,即U=(U1,U2,U)=|教學效果,教學負荷,教學準備,教學組織,教學創新}.而這些因素還分為若干子因素,即教學創新U={技術創新,方法創新,理論創新};故此,屬于2級模糊評估問題.
2.1.6.2選擇評判模型專家評估體系涉及的指標因素多分為2個層次,其評估直觀圖如圖1所示
2.1.6.3建立權重集根據各因素對體育課教學質量的影響程度不同,建立因素權重集同理子因素權重集由于權重系數具有模糊性,故權重集為模糊集合,權重系數應歸一化.即:
2.1.6.4建立評估集對體育課評估而言,各評估指標或指標內涵組成了集合,評估等級(優、良、中、及格、差)組成評估集代表評語所組成的集合.
2.1.6.5進行1級評判針對影響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的各子因素,專家按照評估集標準進行評估,統計確定第i個因素中第j個子因素對評價集中第k個評估元的隸屬度,構成1級模糊評估的單因素模糊評估矩陣.收集評估數據,并將各評估等級的數據轉化為分數,這樣對每個因素評價后,可得到模糊關系矩陣
模糊變換Y=X·R
其中的是U上的因素子集,而評估結果Y是V上的模糊子集.
2.1.6.6進行2級模糊評估綜合考慮各因素不同的影響,確定評估對象對評估集的隸屬度,得到2級模糊評估集為:B=A·R
為各因素對應于各評估級別的隸屬度所組成的模糊評估矩陣.
2.1.6.7確定模糊評估得分將2級模糊評估集B與評估集C相乘確定模糊評估得分為W.
2.1.7評估指標體系主體信度驗證用克龍巴赫a系數對評估指標體系內部一致性進行檢驗,一項評估工作,數據的可靠性是保證評估結果“科學、客觀、公正”的關鍵;其指標體系之間的一致程度,是整個量化評估結果的基礎.如果指標體系的各指標間有較高的正相關,則可認為這個指標體系就具有較好的同質性信度.一般地說,內部一致性越高,項目越同質,分數的意義就越明確.因此,在分析評估結果時,用克龍巴赫(Cronbach)系數法對本研究所構建的綜合評估指標體系的信度進行驗證,其計算公式為
式中K為項目數,S2是第i個項目得分的方差,S2是整個評估的方差.通過對20位大學體育教師隨機觀看課堂得到專家評估指標體系系數.15個項目(K=15)的方差之和為2.86,整個評估的方差為12.98,根據公式(2),有
評估指標體系專家用表的Ot系數為0.8753,說明本套評估指標體系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
2.2海南省普通高校公體課教學質量專家評估體系的應用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質量評估工作,既有與整體的相關性,又有其自身的獨立性,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分支,既為大系統的一部分,又可自成體系.“泰勒模式”是教育評估的基本模式,把目標層層分解,形成指標體系,以此作為評估標準進行評估的一種方法H.評估者使用這種評估方法能系統地、深入地研究評估對象,把握各種相關因素.評估者只有實現評估指標體系的規范化、標準化和評估方法的合理化,才能為課堂教學質量的評估工作提供客觀依據.專家評估體系的應用過程,一般分為3個階段:A.試評階段;B.實施階段;c.總結階段.具體應用步驟如下:①專家評估體系應用的試評階段:評估工作成敗關鍵在于能否準確把握評估的標準和依據,評估者必須認真學習評估規則和計算規則,準確理解評估標準和熟練掌握評估方法;為了統一評估標準尺度,便于專家在正式評估工作中對相關因素的準確把握,開展試評工作.②應用的實施階段:在做好各方面準備工作前提下,評估者分工實施評估工作,盡量以客觀數據的形式來確定教學質量因素的優劣;幾位專家積極、認真負責地逐項進行客觀公正評估,獨立填寫評估量表;針對1級指標、2級指標及指標內涵的貫徹情況,幾位專家進行集體討論并分別發表自己的看法,取得評估共識,及時反饋評估信息到受評人.③總結階段:專家評估小組運用模糊評估方法得出評估結果;定性討論課堂教學質量并定量比較處理評估結果數據.由此可見,專家評估體系既重視目標的評估,也注重過程的評估;在使用上具有可靠性、簡捷性特點.
3結論
1通過層次分析法、模糊數學評判法和克龍巴赫(Cronbaeh)系數法的分析證明:研究制定的海南省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質量專家評估體系,在設計上具有客觀性、針對性、實效性特點;在使用上具有可靠性、簡捷性、可行性特點;在信度上,a系數為0.8753,說明本套評估指標體系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