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人社局職業能力建設工作要點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要更多依靠“勞動者素質提高”來實現。同時指出“就業是民生之本,要加強技能培訓,提升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
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認真貫徹十八大精神,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提出的建設“歷史文化保護示范區、高端服務經濟集聚區、文旅融合發展創新區、和諧社會建設樣板區”的總體目標,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指導下,實施好國家、省、市職業能力建設相關政策,積極開展調查研究,制定出臺適合本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區級政策,為推動老城區二次創業、跨越發展提供高素質人力資源保障。
一、高度重視職業技能培訓的重要意義。
職業技能培訓是勞動者獲得職業能力的重要途徑,是指依照職業技能標準和職業要求,對具有勞動能力的勞動者獲得從事某種職業所必須的專業知識、實際操作技能和職業道德、職業紀律而進行的教育訓練。
職業技能培訓是社會生產的客觀要求。現代社會勞動者從事任何一種職業,進行生產勞動,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術業務知識和實際的操作技能,而勞動者所需要的技術業務知識和操作能力都必須經過學習和訓練才能獲得。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職業技能培訓制度,這種制度是勞動法的組成部分,也是整個國民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勞動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是為提高勞動者的思想政治素質、業務技術素質,以及就業能力所開展的一項經常性的工作,是把我國豐富的人力資源轉化為智力資源,把智力資源轉化為生產力的重要橋梁。
二、確定區職業能力建設與技能培訓工作目標。
《就業促進法》和《勞動合同法》經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以來,原平江、滄浪、金閶三區都根據國家貫徹實施兩法的統一要求,各自制定了關于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的工作方案,區人社局成立后面對新的形勢,整合原三區工作經驗,根據區發展新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
一是加強領導,理順體系。成立由局職業培訓、就業管理、社會保險、勞動關系等業務處室和各街道分管領導參加的區職業能力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由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確保全區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工作順利開展;二是制定政策,加強宣傳。要讓全區各行業的各類企業充分認識職業教育和崗位技能培訓的重要意義,用足用好相關政策,助力企業發展;三是明確目標,強化措施。要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明確目標任務、工作責任和工作措施,開展全方位、多層面的職業教育和崗位技能培訓活動,不斷增強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的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今年,我區將廣泛動員社會力量,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大力開展技能培訓,提高勞動者職業技能,增強他們的就業能力、工作能力、職業轉換能力和創業能力。
2.開展就業前培訓和“一街一技”失業人員技能培訓。
全區以“送技能、送保障”、“強技能、促就業”為主題,加強對新成長就業人員、失業人員和失地農民的就業前培訓及職業技能培訓,通過健全勞動預備制培訓制度,對有就業要求的初高中畢業生實行一定期限的就業前職業教育和培訓,使其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或掌握一定的職業技能。對失業人員和失地農民進行再就業培訓,提高了失業人員、失地農民的就業能力和職業轉換能力。區人社局將根據各街道轄區情況,開展“秀一街一技、展職業精彩”失業人員技能培訓系列活動,即由一個街道或相鄰的一到二個街道組織起來,開設技能培訓班,如三區合并前吳門橋街道的《營養配餐和保安培訓》班、城北街道、友新街道、白洋灣街道的《被征地農民引導性和技能培訓》班,觀前街道、雙塔街道、留園街道的《月子保姆培訓》班、桃花塢街道、葑門街道的《家政保姆》、《涉外家政》班等,并及時聯系企業進行崗位對接,確保穩定就業。今年全區將組織8000名失業人員(失地農民)參加各類職業技能培訓。
3.積極開展創業培訓,提高創業能力。
創業是促進就業的有效途徑,我區在開展創業促就業工作中,要重點做好創業培訓工作。區創業指導服務中心年初就要將創業培訓列為工作重點,把創業培訓工作的宣傳、發動、組織等諸多方面做實做細。為使報名學員能及時參加創業培訓班學習,我們將突出重點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制定每期的學習方案,排出課程表,安排帶班班主任負責本班工作;二是通過街道經辦人員、社區協管員在開班前把通知書分發至每個學員;三是把學員在學習中反映的問題及時與任課老師溝通,促進學習的成果;四是在學員學成后進行跟蹤服務,針對他們的不同需求,積極為他們穿針引線,并提供一系列的后續服務。今年我局將繼續組織開辦創業培訓班,并幫助有創業項目的學員結業后申領《營業執照》。區人社局已在年初對創業培訓工作進行目標任務分解,把全年創業培訓指標層層分解到社區。要求全區17個街道164個社區重點宣傳創業培訓政策,對有創業意愿的失業人員、大中專畢業生、新人、轉復軍人等進行上門走訪宣傳。
三、推動區域企業開展職業教育和崗位技能培訓。
區人社局作為政府職能部門,以服務區域經濟為目標,把指導企業開展內部職工崗位技能提升和高技能人才培養工作作為服務區域企業的重要抓手,對上積極爭取市局有關條線的支持,主動指導企業制訂培訓方案出謀劃策,引進多家專業培訓公司,幫助企業在職工崗位培訓方面取得成效。
1.指導和幫助用人單位開展企業內訓,提升綜合競爭力。
一要抓政策落實,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要注重加強與區相關部門的協調和與市人社局相關條線的溝通,研究解決職業教育和培訓工作中遇到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幫助企業參加政府本年度高技能人才培養項目,優秀青年技能提升計劃、“高技能人才計劃”和“校企合作培養高技能人才”。二要抓制度建設,發揮企業培養技能人才的主體作用。要注重強化主體責任,推動企業盡快建立技能人才培養工作的組織機構和實施網絡;要注重創新培養模式,采取專題研討、課題式培訓、觀摩交流等方法。鼓勵支持企業對關鍵崗位的職工進行技能培養認證,引導企業建立科學的薪酬制度,提高職工崗位技能工資在工資結構中的占比,實現技能等級與工資等級掛鉤。三要抓服務效能,為職業教育和培訓工作創造更好的運作條件。由于區小企業較多,職工崗位技能培訓相對困難,因此要充分發揮政府的職能作用,適當投入經費,指導行業性工會開展行業性崗位技能培訓和高技能人才培訓工作。
2.采取建立“兩個一”和“兩個多”的方法,指導區域企業開展職業教育和崗位培訓。
所謂“兩個一”就是指導企業建立一套工作機制和一個工作規劃;所謂“兩個多”就是在采取多樣化培養方式的同時運用多元化評價模式。
建立一套工作機制就是指導企業建立“培訓、考核、使用、待遇”相結合的長效運行機制,給予經費和軟硬設施的保障;組織技術專家對企業的崗位進行分析,制定職業崗位規范。通過薪酬激勵、職業生涯激勵等制度的落實提高技能人才的待遇,在企業大力營造尊重技能人才的氛圍,鼓勵職工不斷提高職業技能。如有些企業規定,具備崗位職業資格證書人員,每年享受相應的崗位補貼。落實一個工作規劃就是指導企業立足長遠發展,將職工崗位技能培訓和高技能人才培養列入企業發展的總體規劃,制定計劃,分步實施,逐步提高高技能人才占企業職工的比例,優化技能人才的隊伍結構。
采取多樣化培訓方式積極幫助企業與科研院校、行業協會聯系,通過校企合作,以師帶徒,組織研討,開展經驗交流等多種方式培訓和提高職工的職業技能。運用多元化評價模式就是引導企業緊密結合生產經營實際,以能力和業績為主要評價標準,注重職工執行操作規程和解決技術難題的能力,采取現場考核、業績評定等靈活的考核方式,并通過技能競賽、技能攻關、技術比武、評選技能標兵等形式,不拘一格選拔技能人才。
3.組織“一街一賽”,以一個街區開展一項技能大賽的形式,助推區域經濟發展。
2014年,我局將以推動以街道、行業協會為組織單位,立足發揮特色街區和行業技能需求為訴求,組織開展行業性職業技能大賽,作為加強企業崗位技能培訓的切入點和突破口,進一步加強統籌協調,鼓勵和支持各類職業院校、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和用人單位參與到崗位技能培訓中來,鼓勵勞動者參加各種形式的培訓,努力減少和消除因勞動力素質參差不齊對區域經濟的影響,營造有利于培養可持續發展的勞動力成長環境。
全區將組織以賽代考形式鼓勵并推動轄區服務業技能人才的培訓工作,今年將組織以太監弄、鳳凰街、十全街等街區為主的餐飲美食廚藝大賽和餐飲行業服務技能大賽;以平江新城、滄浪新城、金閶新城等街區為主的失地農民創業計劃大賽;以觀前、南門、石路等街區為主的百貨零售業崗位技能大賽;以干將路、養育巷等街區為主的裝飾裝潢行業技能大賽;以胥江路、解放路、城北東路等街區為主的汽車維修技能大賽;以百潤發、家樂福、沃爾瑪等街區為主的倉儲式銷售技能大賽;以山塘街、平江路、桃花塢、相王弄等街區為主的傳統工藝技能大賽。通過開展技能大賽,全面提升勞動者的技能操作水平,展現區充滿活力的企業職工精神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