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人社局2020年就業工作要點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20年全市就業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穩就業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和新發展理念,聚焦抗疫情、保用工、穩就業、防風險等工作重點,壓實責任,攻堅克難,推動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為建設“強富美高”新做出積極貢獻。
一、工作目標
1.城鄉就業。全市城鎮新增就業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促進失業人員再就業2.5萬人,幫扶城鄉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再就業5000人;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年末就業率95%以上,組織青年參加就業見習2600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5000人。
2.全民創業。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億元,支持城鄉勞動者成功創業5000人,其中:幫扶農民創業2000人、引領大學生創業1700人,創業帶動就業3.5萬人。
3.技能培訓。組織開展職業技能補貼性培訓4萬人,其中:企業職工職業技能提升培訓1.13萬人,城鄉勞動者就業技能培訓2.2萬人(城鄉新成長勞動力技能培訓6000人,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3000人),創業培訓6700人。
4.失業保險。失業保險參保54.5萬人,征繳失業保險費2.4億元,確保失業保險待遇應發盡發。
二、工作重點
(一)全面落實就業優先政策
1.完善就業政策體系。提請政府出臺《關于進一步做好穩就業工作的實施意見》,完善穩就業、促就業、扶創業、提技能配套意見和實施辦法。制定《關于做好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企業用工和就業服務工作實施意見》,修訂《市就業補助資金管理辦法》,建立公共投資和重大項目拉動就業評估制度。啟動“十四五”市就業規劃研究,充實和完善就業優先政策體系。
2.加大援企穩崗力度。制定《關于加快落實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有關工作的通知》,放寬穩崗返還政策條件,擴大中小企業受益面。加快穩崗返還發放進度,采取“無形認證、大數據比對、直接發放”方式超常規發放。綜合運用社保補貼、貸款貼息、就業獎補等政策,穩企穩崗穩就業。著力組織開展“點對點、包車集中輸送、中介機構對接”等方式,幫助企業解決疫情防控期間用工短缺。
3.提升就業治理能力。健全就業促進機制,加快推動促進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體制機制改革。深入實施就業政策落實服務落地專項行動,創新宣傳方式,優化經辦流程、精簡材料憑證、暢通辦理渠道。完善重大政策、重大項目就業影響評估機制。
(二)突出抓好重點群體就業
4.支持高校畢業生就業。持續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起航、就業促進、創業引領、青年見習、基層成長等計劃。設立高校畢業生招聘專區,精準匹配供求信息。深化長三角區域一體化人才協作,全面開展全國大中城市聯合招聘站、全省聯動高校巡回招聘等系列活動,綜合運用來鎮就業補助、就業見習補貼、創業貸款貼息、優秀創業項目獎補等政策,確保引進本科以上人才1.6萬人。
5.促進農村勞動力就業。依托基層人社服務平臺,大力開展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指導服務、網絡招聘“春風行動”和鄉村流動“就業大篷車”活動,引導農民就地就近就業。總結推廣句容返鄉創業示范試點經驗做法,鼓勵返鄉民工創新創業。全面實施技能培訓、學歷提升、致富帶頭人、“領頭雁”等培育行動,培育一批新型職業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著力提升廣大農民就業技能。
6.支持多形式靈活就業。研究完善支持靈活就業的政策措施,合理界定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勞動關系,延長就業困難人員享受靈活就業社會保險補貼政策期限,支持勞動者通過臨時性、非全日制、季節性、彈性工作等靈活多樣形式實現就業。積極探索建立新就業形態職業傷害保障制度,加快清理取消不合理限制靈活就業的規定,保護新業態從業者的合法權益。
7.鞏固就業扶貧成果。持續開展就業援助專項行動,完善就業困難人員認定管理辦法,健全就業困難人員常住地服務制度,綜合運用政策扶持、援助服務、職業培訓、公益性崗位安置等措施,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深入拓展就業扶貧渠道,加快推進扶貧驛站、扶貧車間等建設,大力開發保潔、保綠、保安等扶貧公益性崗位,通過以工代賑、以獎代補、勞務補助等方式,確保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穩定就業、持續增收。
(三)大力實施創響行動
8.著力培育創業主體。完善和落實支持返鄉下鄉創業實施意見,建立健全富民創業擔保貸款信用推薦擔保、科技人員創業股權激勵和分紅激勵等機制。統籌運用培訓補貼、創業補貼、貸款貼息、稅收優惠等政策,全力扶持“大學生、專技人才、留學回國人員、返鄉農民工、退伍軍人、失業人員”等創新創業。
9.大力拓展創業載體。挖掘資源稟賦,盤活閑置資產,打造一批低成本創業孵化基地。支持各地建設專業化創業載體,認定一批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建設一批大學生創業示范園、留學回國人員創新創業園和農民工返鄉創業園等,力爭全年創成省級創業示范基地2家、市級創業示范基地5家。
10.優化創新創業氛圍。深入開展“創響”系列主題活動,積極參與“全國雙創周、中國創翼、創客中國、創青春、農村創新創業項目創意大賽”等活動,定期舉辦“高端講壇、創客論壇、創新沙龍、政策解讀、融資對接、項目落地”等創新創業活動,促進創業企業創新交流、互惠合作、資源共享,高質量遴選25個以上大學生優秀創業項目。
(四)深入實施技能提升行動
11.完善培訓政策體系。制定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資金使用管理辦法,用好失業保險基金支持職業培訓政策。制定年度《職業技能培訓專業(工種)和補貼標準目錄》《高技能人才培訓補貼緊缺型職業(工種)目錄》。針對不同群體,細化完善企業新錄用職工崗前培訓、企業在職職工職業技能提升培訓、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重點群體就業技能培訓、家政養老服務培訓等實施意見。
12.大規模開展技能培訓。用足用好失業保險基金支持職業培訓政策,充分發揮企業、職業院校和社會培訓機構的培訓主體作用,面向企業職工、重點群體、貧困勞動力精準實施分類培訓。重點支持企業組織開展崗前培訓、在崗提升培訓、安全技能培訓、新型學徒制培訓,鼓勵各類培訓機構開展就業技能、勞動預備、家政專項等培訓計劃,確保全年開展補貼性技能培訓6.2萬人。
13.推進培訓市場化改革。建立職業技能培訓機構信用等級評定制度和培訓績效評估體系。加快推進職業技能培訓公共服務平臺和網絡學習平臺建設。制定實施培訓合格證書管理辦法。實施新職業開發計劃,加大職業技能標準和職業培訓包開發力度,建立急需緊缺職業目錄編制制度。
(五)牢牢守住失業保障底線
14.完善落實失業保障制度。延續落實國家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政策。執行中小微企業免征、大型企業減半征收企業失業保險單位繳費政策以及生產經營困難暫時無力繳納社會保險費的企業緩繳政策。加強失業保險基金運行分析和安全評估,積極爭取失業保險基金省級調劑金。
15.推進失業保險擴面征繳。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強化“五險合一”征繳,全面推進鄉鎮企業、小微企業、駐鎮高校及其職工參加失業保險,健全參保登記常態化工作機制和精準擴面長效機制。充分發揮就業、社保、勞動監察協調聯動作用,強化稽核與監察,加大失業保險基金清欠力度。
16.合理調整失業保險待遇。按照省定政策和統一部署,適時穩步提高失業保險金標準。落實距離法定退休年齡不足1年的人員失業保險待遇政策。加快推動線上申領發放失業保險金,開通智慧人社線上申領平臺,確保失業保險待遇及時發放到位。及時調整臨時物價補貼,確保失業職工在疫情期間的生活不因價格上漲而降低。
(六)精準推進公共就業服務
17.完善就業服務制度。建立用工調度保障機制,實施疫情期間重點企業“四送”幫辦企業對接服務。設立線上供求招聘專區,開通線上求職“招聘通”。制定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指導意見,實施基層公共就業服務經辦能力提升計劃。深化長三角地區就業創業工作一體化合作,推進公共就業服務協同發展。全面實施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行動計劃,促進人力資源精準對接配置。
18.深入推進“減證便民”。持續推進就業領域“清、減、壓”工作,規范事項清單和辦事指南,推進實施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精簡證明材料。加快推進就業創業政策服務“不見面審批”“互聯網+政務服務”“互聯網+監管”建設。簡化優化服務流程,壓縮經辦周期。繼續推動就業政策“看得懂、算得清”工作。
19.加強就業監測研判。強化運用底線思維,密切關注經濟形勢變化,依托就業社保監測云平臺,多維度開展重點區域、重點群體、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就業監測。加強大數據比對分析,健全多方參與的就業形勢研判機制,定期形成分析報告,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合理引導社會預期,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失業風險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