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区-在线观看国产欧美-在线观看国产免费高清不卡-在线观看国产久青草-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美章網 資料文庫 人社局工作總結及2021工作計劃范文

人社局工作總結及2021工作計劃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人社局工作總結及2021工作計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人社局工作總結及2021工作計劃

今年來,區人社局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服務經濟發展,保障改善民生,優化營商環境,助推高質量發展,現將工作開展情況匯報如下:

一、工作進展情況

(一)就業創業取得新進展

截至目前,城鎮新增就業9103人,完成107%;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8713人,完成138.3%;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再就業1202人,完成127.87%;城鄉勞動者就業技能培訓987人,完成197.4%;城鄉新成長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223人,完成101.36%;支持成功自主創業2827人,完成195%;引領大學生創業363人,完成165%;返鄉入鄉創業180人,完成90%;創業帶動就業10400人,完成160%;辦理富民創業擔保貸款240筆,4373萬元,分別完成240%、292%;落實支持3名返鄉人員創業補貼,完成300%;申報市大學生優秀創業項目24個,其中認定市大學生優秀創業項目21個,完成200%;推薦備案“省大學生優秀創業項目”10個,完成167%;3個大學生優秀創業項目分別獲得市級創業大賽優勝項目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完成300%;獲評“2020年度省級創業示范基地”1家。

1、大力推進宣傳,促進就業政策落實到位。積極做好就業再就業優惠政策的宣傳與落實工作,確保就業困難人員應享盡享。開展就業援助月活動,通過送崗位、送培訓、送政策、送溫暖的“四送”活動,為5439人開展就業專項幫扶,為1466人發放困難慰問金58.64萬元。開展就業困難人員靈活就業或個體經營社保補貼工作,疫情期間積極進行線上申報補貼宣傳工作,讓居民少跑腿,為5117人進行了補貼申請,其中線上受理申請補貼信息2000余條,共審核社保補貼申請金額1291萬元。

2、精準匹配對接,常態化開展“回鄉就業直通車”活動。為積極應對疫情的不利影響,促進外出務工人員就地就近就業,保障轄區內企業用工,依托人社基層平臺,加大區、街道、社區三級聯動,共調查統計2745名外出務工人員就業信息,聯系全區已復工企業3100家,為398家有用工需求的復工企業整理并招聘信息。通過政策宣傳、崗位推送、網絡招聘會等形式,實現外出務工人員求職信息與企業用工需求精準對接,取得突出成績,新華網、電視臺、日報、“之聲”公眾號等媒體先后對該項活動進行專題報道。

3、不斷研究摸索,在全市率先創新開展“線上+線下”培訓新模式。疫情期間,全市取消所有培訓機構線下培訓,我局積極鼓勵定點培訓機構開發線上培訓課程,在全市主城區率先啟動線上培訓模式。通過“線上+線下”培訓新模式,進一步加大就業培訓力度,高質高效推進就業培訓工作,截至目前,共開展“線上+線下”就業技能培訓班33期,共培訓987人。

4、拓寬就業渠道,促進重點群體就業。積極與退役軍人事務局、殘聯、市場監管局等部門聯系,協同作戰,做好各項政策的宣傳,鼓勵退役軍人、大學生、被征地農民、殘疾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結合我區實際,制定《困難群體就業援助工作實施方案》,主動上門走訪,共對5647名就業困難人員開展跟蹤走訪16709人次,建立就業困難人員實名制動態管理庫,實現信息化管理。在做到對就業困難人員“六清”的基礎上,制定個性化幫扶計劃,鼓勵引導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1202人。

5、開展專題招聘,促進“云端”就業。疫情初期,全市取消所有線下招聘活動,我局創新思路,積極開拓線上招聘新平臺,促進更多求職者實現“云端”高質量就業。截至目前,針對退役軍人、大學生、被征地農民等重點群體共開展等21場大型專場招聘會,其中網絡專場招聘會15場,共為1056家企業用工信息,提供用工崗位15000余個,達成就業意向14000余人,搭建企業和求職者的“橋梁”,促進各類人群充分就業。

6、力求精準服務,開展“一對一”創業幫扶工作。拓寬思路,打好政策“組合拳”,為復工復產企業開展精準幫扶服務。走進轄區內多家大型商業市場,“點對點、一站式”為廣大商戶宣傳多種創業扶持政策,包括補貼類、貸款類、項目類等,實現“創業服務不打烊、線上審核不停歇”。截至目前,共辦理富民創業擔保貸款240筆,計4373萬元;審核創業補貼1127人次,惠及服務類、制造類、銷售類、科技信息類、教育類等多個行業領域。

7、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管理,提升就業創業服務水平。在轄區內9家市級創業孵化基地分別建立“就業創業服務指導站”,依托服務站開展政策宣傳、空崗采集、用工推送、創業培訓、項目征集、政策落實等服務。在服務入駐企業的同時,解鎖精準渠道搭建功能,服務滿足各街道辦事處轄區內的各類企業發展和群眾就業創業需求,充分發揮“由點及面”“輻射覆蓋”帶動地區就業功能。

8、探索電商直播創業培訓班,精準幫扶“助農增收”。根據新興行業市場和企業培訓需求,組織多家企業參加“直播帶貨”創業培訓,目前已舉辦3期“SYB創業+直播帶貨”培訓班,培訓學員102人。開展“助農增收”精準幫扶活動,現場帶領直播帶貨授課老師對“安然桃園種植農場”等多家企業“一對一”開展精準直播帶貨培訓,同時對接扶貧助農公益平臺,就產品包裝、品牌效應、網絡銷售、售后服務等方面達成合作。

9、挖掘創業項目,發揮榜樣作用。舉辦“區第二屆大學生暨返鄉人員創業大賽”,推薦6個項目和6個標兵入圍“第十屆大學生暨返鄉人員創業大賽”,最終區1名創業標兵榮獲市“十佳創業標兵”,3個創業項目分別被評市“十佳創業項目”一、二、三等獎。挖掘智能設備研發、自媒體平臺等多個領域的創業項目,推薦24家大學生優秀創業項目參加省、市級遴選,21個被評為“市大學生優秀創業項目”、10個被評為“省優秀大學生創業項目”,數量位居各縣(市)區第一。

(二)社會保障取得新突破

1、率先在全市完成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整改工作。根據省委巡視組、市委市政府對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整改工作要求,我局積極協調區資規局、住建局、財政局、街道辦事處等相關單位,確保人員資金落到實處。截至目前,應參保9360人,已參保9360人,參保率100%;籌集資金81805萬元,資金到位率99.4%,有望年底高質高效完成兩年全部整改任務,該項工作位列全市第一位次。

2、科學推進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全區16-59周歲參保1.8萬人,60周歲以上符合領取養老金人員1.76萬人,發放基礎養老金2903萬元,發放率100%。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共發放待遇7034人,共發放資金2110萬元。根據省93號令發放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待遇,累計參保12894人,共發放養老金4975萬元。

3、著力居民醫療保險普及。扎實落實為民辦實事工程,為轄區內9家困難關閉國有集體企業的218名退休職工繳納2020年度城鎮職工醫保費73.3萬元。重點推進學生新參保和續保繳費,積極加強與轄區高校和中小學校的聯系,其中區屬中小學參保2萬人,大學參保3.8萬人,繳費率98%以上。新城區完成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繳費人數4.9萬人,其中被征地農民3.68萬人全部參保,做到應保盡保。全區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累計繳費21.25萬人,社會保障卡信息采集完成28.2萬人,完成94%,在主城區位列第一位次。

4、開展全民參保登記工作。受疫情影響,我局依托網、微信﹑QQ群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線上社保政策宣傳活動,為全面參保登記工作奠定了基礎。10月23日,市局下達全民參保登記動態維護任務130人,我局認真周密部署,加緊工作節奏,目前已完成入戶登記75人,完成58%,確保年底完成全部動態維護任務。加強政務服務中心社保窗口作風建設,高效推進靈活就業人員社保經辦工作,共辦理個體社保業務18947件,接待來電咨詢24631人次,群眾滿意率100%,社保經辦窗口連續多次被市局評為“優秀社保服務窗口”。

5、穩步推進機保工作。目前,我區177家符合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單位均已參保,完成在職征繳3829人,退休人員養老金發放3330人,完成在職征繳任務的106.4%。高效完成符合條件“中人”待遇核定、計發,2018年12月31日前“中人”為557人,待遇核定與計發503人,完成90.3%;2019年退休“中人”138人,已信息審核126人,完成91.3%,該項工作多次受到省廳、市局通報表揚。全省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轉移接續工作穩步開展,已開具《參保繳費憑證》36人,辦理轉出業務32件,轉入業務29件,在全市領先。

6、深化工傷認定工作。向轄區內大中型重點企業及高危企業認真宣傳《工傷保險條例》《社會保險法》等法律法規,全面普及安全生產工傷預防、工傷待遇賠付等知識,組織轄區內一線大型企業參加“徐工杯”市第一屆工傷預防知識競賽海選活動。嚴格把握工傷認定標準和程序,對重大工傷事故、工亡事故、上下班交通事故等調查率達到100%。今年來,共受理工傷認定申請273件,認定221件,程序辦理中52件,時效內結案率達到100%,實現工傷業務規范化、標準化管理。

7、扎實做好退休人員社會化服務。積極開展企業退休人員養老待遇資格認證工作,共認證45084人,完成100%。該項工作為歷年來全市首家完成,取得認證率100%的歷史性突破。認真做好國有企業退休人員檔案移交工作,通過電子掃描檔案,實現“一人一號”,方便群眾查檔,今年來,共接收6家國有企業退休人員檔案。做好企業退休人員檔案接收與管理,共接收檔案55000份。做好企業退休人員免費健康體檢工作,人社、財政、衛生等多部門聯合,創新舉措,推進企業退休人員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免費健康體檢,體檢時間從2020年7月1日到2021年12月31日,目前該項工作正在有序開展中。

(三)人才工作邁出新步伐

1、優化服務流程,吸引高校畢業生來徐發展。落實《市大學生招引實施辦法》,通過“一網通辦”平臺及時受理大學生招引補貼申請,實現人才服務事項“一網受理、只跑一次、一次辦成”,提升人才獲得感和滿意度,目前已有50余家企業申請大學生招引補貼,已發放141人次,發放補貼資金333.22萬元。

2、實施就業見習辦法,提升高校畢業生及青年就業能力。制定《區高校畢業生及青年就業見習實施辦法》,開展區高校畢業生及青年就業見習基地申報工作。經單位自愿申報、區人社局審核認定,確定36家單位為區高校畢業生及青年就業見習基地,目前已有23家基地共72人符合就業見習補貼政策。

3、推進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充分發揮企業與學校的“雙主體”作用,推進地鐵運營有限公司和省技師學院開展培訓合作。2月起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培訓,培訓中級工站務員100人。

4、扎實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規范職業培訓學校辦學,強化培訓質量。依托民辦培訓學校,對轄區企業職工、失業人員等群體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積極宣傳線上培訓政策。鼓勵引導轄區企業和定點培訓機構面向職工開展線上技能提升培訓。共開展職業技能提升培訓9776人,完成122.2%。

5、加強鄉土人才隊伍建設,積極做好項目申報。貫徹落實“五堅持五提升”人才工作體系,持續加強鄉土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發揮帶領技藝傳承、帶強產業發展、帶動群眾致富作用,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助推鄉村振戰略,根據《省人才工作領導小組關于實施鄉土人才“三帶”行動計劃的意見》(蘇辦發〔2017〕43號)精神,積極組織協助5人進行申報,經評審,2人入選省第二批鄉土人才“三帶”能手培養對象。

6、加強民辦培訓學校監管。健全區、街道、村(社區)疫情防控三級網絡,對全區民辦職業培訓學校實行網格化管理,對學校疫情防控情況進行實時監控,對轄區自主申請恢復線下集中培訓的民辦職業培訓機構進行了現場驗收,驗收合格后進行公示,切實保障民辦職業培訓機構師生員工的健康與生命安全。開展2019年度辦學情況評估檢查,對轄區2018年12月31日前批準設立的民辦職業培訓學校采取現場檢查、查閱資料等方式進行逐項對照、據實打分,推動了我區民辦學校辦學行為的進一步規范。

(四)人事管理更加規范

1、事業單位科員級人員2019年度考核圓滿完成。根據相關文件精神及有關考核政策規定,制定、下發了我區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考核文件。各單位按照文件要求,根據本單位實際,結合平時考核情況,認真開展考核工作,圓滿完成了機關事業單位年度考核任務。2019年全區共考核科員級及以下人員3159人。通過嚴格細致的程序和公正客觀的評價,共評定優秀等次人員470人,未定等次120人,未參加考核29人,不合格1人,其余2539人為合格等次。

2、事業單位招錄嚴格有序。為了充實和優化全區事業單位人員隊伍建設,根據單位發展和崗位需求,全年共計劃招聘事業單位工作人員3批次349人,其中計劃招聘事業單位工作人員30人,目前已按照招聘流程完成招聘工作,人員已到崗工作;計劃公開招聘教師300人,按照大市統一報名、自主考試的模式,目前已有296人到崗工作(另有4人因懷孕推遲體檢);計劃招聘醫務人員19人,經過報名、筆試、面試等環節,目前有2人進入政審考察環節,預計年底能夠到崗工作。

3、工資審批管理規范有序。完成全區116家機關事業單位4132名在職工作人員工資晉升審批;完成全區機關事業單位調入調出人員130人次工資核定;完成全區機關事業單位人員職務、崗位、職稱變動,工資核定共計207人次;共辦理全區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82人次,去世人員喪葬費、撫恤金56人次,遺屬生活補助審核3人次。

4、職稱評審及工考工作扎實有效。嚴格按照政策規定,精心組織實施,有序梯次推動了機關事業單位工勤技能崗位等級考核工作順利開展,截至目前,共有11個機關事業單位的29人通過資格審查,其中初級2人、中級5、高級16、技師2人、高級技師4人。新增專業技術人才4350人,完成機關事業單位工勤人員繼續教育培訓241人。

5、進一步規范人事檔案管理工作。完成檔案成冊工作。嚴格按照《干部檔案工作條例》精神,扎實做好科員級人員檔案的整理工作,使人事檔案材料逐步達到內容完善、材料精練、規格統一,共完成2300余份人事檔案成冊工作。做好檔案專審工作。為進一步提高人事檔案質量水平,根據上級組織部門要求,認真做好檔案的審核工作,并對缺少的檔案材料進行詳細記錄,重點審核檔案中“三齡一歷”及檔案材料的完善情況,并對缺少的檔案材料進行詳細記錄。目前,干部人事檔案專審全覆蓋工作已進入收尾階段。

(五)勞動關系調處形成新格局

1、創新推行“互聯網+”工作模式,建立和諧勞動關系。疫情期間主動推行“互聯網+”工作模式,運用電話、視頻等方式,開展以網絡審查為主要形式的監察執法,及時協調處置勞動保障違法案件。對因疫情防控引發的勞動爭議仲裁案件,開通快速受理、快速裁決的“綠色服務通道”,疫情期間,指導幫助195家復工企業規范工資支付及用工管理;以調解方式解決87家公司的勞動糾紛,幫助以上企業減少訴訟成本300余萬元。

2、“治欠保支”工作進步明顯。開展農民工工資專項檢查,今年春節和元旦期間未發生一起群體性討薪事件。對我區職業介紹場所和用人單位的招用工行為開展全面清查,共檢查職介場所和用人單位6家,取締“黑職介”1家,銷毀虛假和非法廣告4件,促進了人力資源市場秩序的改善和招用工行為的規范。“雙隨機”執法檢查用人單位數343家,完成142.9%,勞動保障監察舉報投訴案件結案率達100%;書面審查完成1780家,完成119%;矛盾調處案件126件,調處成功率100%;處理日常舉報投訴案件345件,立案136件,法定期限內結案率100%,群眾滿意率達100%。

3、仲裁調解效能進一步提升。以“重基層、重源頭、重調解”為基本方針,以“隊伍建設、改革創新、案件質量”為工作重點,共受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249件,結案249件,其中案前調解69件,調解撤訴結案169件,裁決結案11件,共為勞動者爭取經濟利益近400萬元。各類調解組織調解結案69件,達成調解協議59件,調解成功率為85.5%,為勞動者爭取經濟利益102.3萬元。嚴格規范案件的處理流程,規范仲裁案卷制作,及時上傳案件信息。仲裁委按期結案率100%,勞動人事爭議案件終結率93.89%,無集體爭議引發群體性事件,有力保障了全區勞動關系和諧穩定。

4、積極應對勞動關系調整。開展薪酬調查工作,深入相關企業開展最低工資政策實施效果專項調查,分別為制造業、餐飲業、零售業等共計51戶,調查職工6000余名。全區規模以上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98%,完成目標任務的100%。

5、認真做好行政審批工作。今年來,共審批勞務派遣業務許可企業10家,人力資源服務許可企業17家。截至目前,我區共有經營勞務派遣許可企業31家,人力資源服務許可企業36家。制訂“我要辦人力資源行政許可”“我要辦勞務派遣行政許可”等2件“一件事”申請和審批的流程以及程序,不斷優化政務服務水平。

二、2021年工作重點

(一)立足民生為本,推動實現更高質量就業創業

1、全面落實促進就業政策。根據全市《關于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積極穩定和促進就業的實施意見》《關于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促進就業工作的實施意見》,加快推進相關政策落地生效,不斷為企業減負擔、增活力,用發展帶動就業創業,用就業創業更好地促進發展,實現“保增長”與“保就業”的良性互動。

2、夯實政策基礎,促進重點群體充分就業。在“穩就業、保用工”上下功夫,繼續把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被征地農民、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幫扶擺在突出位置,結合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會、名企招聘會等活動,開辟就業幫扶“零障礙通道”,促進重點群體充分就業。對去產能失業人員、扶貧對象實行動態管理,確保就業困難人員社會保險補貼政策落實到位。

3、常態化開展“回鄉就業直通車活動”。建立健全全區勞動年齡內人員數據管理庫,實現“五個清”,即勞動力資源存量清、素質能力清、求職(創業)意愿請、培訓意愿清、就業援助需求清,掌握人員流向,特別是關注新城區被征地農民等重點群體就業。進一步發揮好人力資源機構牽線搭橋的作用,滿足轄區企業及求職者的雙向需求。

4、拓寬就業渠道,搭建多層次招聘平臺。打造“云招聘”平臺,充分發揮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合力,為求職與用工構建新的媒體開放空間,通過網絡招聘會、招聘直播間、抖音招聘等多渠道多形式進行招聘。與轄區內高校開展聯動招聘,推進政校企合作,通過政校企三方資源共享,實現就業資源與高校畢業生的精準對接。搭建雙選平臺,建立企業用工需求管理庫與求職就業需求庫,實現供需服務“三精準”,即“求職人員信息精準登記、企業崗位精準推送,供需雙方精準對接”。

5、發揮帶動作用,鞏固創業創新活力。持續聚力打造“區域覆蓋型”就業創業服務指導中心,全力開展就業創業、人才引進、社保經辦、勞動關系等人社綜合政策宣傳,結合市場需要,服務滿足各街道辦事處轄區內的各類企業發展和群眾就業創業需求,為轄區內企業和群眾提供“一站式”人社綜合服務,實現創業帶動就業“倍增效應”,“由點及面”充分發揮輻射帶動區域板塊的就業創業活力,實現全面高質量發展。

(二)立足全面保障,推動經辦服務優質高效

1、深入貫徹落實社會保險制度。吃透省、市人社局最新出臺的政策文件精神,理清工作思路,鞏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成果,提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經辦服務能力,不斷健全完善區級工傷認定管理體系。

2、多措并舉推進全民參保。進一步完善社保窗口服務體系,拓寬服務內容,簡化辦事程序;繼續加強與轄區高校及中小學校的聯系,進入校園提供全方位服務,確保在校生居民醫保繳費率保持在98%以上;抓住關鍵時間節點,利用立體式宣傳模式做好政策解讀,推進各項社會保險參保繳費及續費工作。

3、穩中求進確保待遇發放到位。及時、準確做好城鄉居保基礎養老金及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金調標工作;積極做好與財政局、國土局等部門的溝通協調工作,確保居民待遇每月按時發放到位。

(三)立足創新驅動,推動人事人才工作有力提升

1、全面推進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按照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相關要求,全面推進事業單位崗位設置工作,對于已經完成的單位,有序推進崗位晉升審批工作,對于仍未完成的單位,做好督促和跟進指導,進一步完善事業單位崗位管理系統,做好事業單位人員的崗位動態管理。

2、集聚高層次人才推動高質量發展。梳理資源,結合“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級高技能人才項目”等項目,深入各園區重點企業,助力符合條件的單位積極開展項目申報。及時與省市部門保持聯系,多溝通多協調,增加獲批成功率,助推全區人才工作高質量發展。

3、扎實推進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充分發揮企業、職業培訓學校在培養高技能人才中的主體作用,大力鼓勵支持企業開展崗位和技能提升培訓,同時職業院校緊貼企業需求,加強密切合作,共同開辟高技能人才培養的主渠道。加大宣傳力度,將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時時傳遞到企業,將涉企的優惠政策更好落實到位。同時會同職業院校、民辦職業培訓學校走訪企業,更多的了解企業需求,加強校企對接,開展訂單式、委培式、儲備式等多種形式的培訓。

4、全面優化服務體驗。根據全區人社工作及經濟發展需要,進一步深化“就業創業人才服務基地”建設,滿足創業就業、職業介紹、人才引進、技能培訓等一系列職能需要,以區政府為核心輻射周邊地區,全面打造“一站式、一體化”服務體系,為廣大居民、企業提供最直接、最便捷、最優質的服務體驗。

(四)立足預防調解,推動勞動關系保持和諧穩定

1、加快建設“兩網化”管理長效機制。建立區、中隊、社區三級網格管理,逐步實現對用人單位的全覆蓋監管。不斷拓寬群眾的舉報投訴渠道,實現對用人單位有效的動態監管,使勞動保障監察工作由被動監察逐步轉向為主動監管服務。

2、進一步完善勞動關系調整機制。在工作中,堅持“提早介入,教育疏導,快速處理,就地解決”的原則,對特殊案件進行優先處理,提早判斷事件可能發展的方向和狀態,采取靈活務實的方法,及時解決問題。

3、加強調解組織建設。強化仲裁隊伍建設,提升調解仲裁工作質效,妥善處理疑難和集體性勞動爭議,確保無突發集體勞動爭議案件發生,維護全區和諧勞動關系。

(五)立足便民惠民,推動行風作風建設不斷優化

1、以推行“綜合柜員制”為契機,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聚力推行人社業務經辦綜合柜員制,按照“三級六同”和統一標準梳理業務事項,做好公開公示工作。采用“前臺+后臺”“線上+線下”“政通+銀聯”三大創新服務路徑,推出人社業務貫通式服務,優化辦事流程,縮短等待周期,提高為民服務效率,努力實現“就近辦、一門辦、一窗辦、一網辦、一次辦”目標。

2、加強信息建設,提高人社綜合服務水平。著力開展“人社服務快辦行動”,實現就業創業、社會保障等業務“一窗”分類受理。重點開展“好差評”工作,完善規范事項和辦事指南,暢通政務服務評價渠道,加大企業群眾監督力度。通過系列信息化、集成化創新工作,打造“升級版”優質高效的人社服務。

3、依托“互聯網+”,助力“不見面”成為新常態。以“智慧社區”等網上辦事平臺為媒介,提供全業務、多渠道的人社公共服務,按照“應上盡上,全程在線”“能自助辦理的業務隨時辦,能不出門的業務在家辦”要求,進一步深化網上受理、網上辦理、網上反饋,實現“讓居民少跑腿、讓信息多跑路”。

三、“十三五”時期亮點工作

2016年以來,區人社局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按照《市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部署,在推動全區人社事業高質量發展上取得明顯成效,各項工作開展中亮點不斷。

(一)創新思維,做好就業創業

“十三五”以來,實現城鎮新增就業7萬人,超額完成“十三五”規劃城鎮新增就業3.8人的目標任務,扎實落實穩就業、保就業各項工作,全區就業形勢穩中向好。

1、重點打造“1+3”就業融合服務,加快新城區人才戰略新高地建設。為深入貫徹落實“六穩”“六保”工作部署,全力應對肺炎疫情對就業的影響,加快推進區特別是新城區等重點區域建設發展步伐,以“護航‘六穩’‘六保’造福新城市民”大型專場招聘會為契機,重點打造“1+3”就業融合服務,現場除設有傳統的求職招聘區之外,還創新增設就業技能培訓互動區、創業成果展示區、就業服務“綠色通道”等區域,為群眾提供“一站式”就業融合服務,受到群眾廣泛好評。此次招聘會共150余家知名企業參會,提供崗位1217個,進場求職人員達到1100余人,6000位求職者通過直播參與了本次活動,達成就業意向760余人。電視臺、《日報》對此次招聘活動進行了專題報道。

2、創新工作舉措,多角度提升就業技能培訓工作質效。一是克服疫情不利影響,在全市率先創新開展“線上+線下”培訓新模式。疫情期間,全市取消所有培訓機構線下培訓,我局積極鼓勵定點培訓機構開發線上培訓課程,在全市主城區率先啟動線上培訓模式。通過“線上+線下”培訓新模式,進一步加大就業培訓力度,高質高效推進就業培訓工作。今年來,共開展“線上+線下”就業技能培訓班33期,共培訓987人。二是積極探索拓寬培訓種類。充分發揮政府在開展技能培訓中的引導作用,鼓勵有資質民辦培訓機構創新培訓模式,發揮自身優勢,有側重點地開展品牌培訓,在原有育嬰師、茶藝師、面點師、美容師等項目基礎上,增批制冷空調系統安裝維修工、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勞動關系協調員、心理咨詢師等培訓項目。三是根據培訓意愿,實行分類指導,分層次開展培訓。針對失業婦女,重點開展茶藝、育嬰師、中西式面點等專業的技能培訓,幫助其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就業崗位;針對有一定文化基礎的失業人員,側重開展電商、計算機、電工等專業的技能培訓,幫助其盡快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獲得就業機會;針對被征地農民,重點開展低技術、熱行業的實用技能培訓,增強被征地農民的就業競爭力。

3、力求精準服務,以資金扶持推動全區創業工作實現新突破。一是聯合郵儲銀行共同開發“富民創業擔保貸款”視頻,在各創業孵化基地、居民小區及企業密集地區循環播放。通過生動形象的畫面,幽默風趣的語言讓我區居民對富民創業貸款政策加深了解。二是精準開展“一對一”創業幫扶工作,走進轄區內多家大型商業市場,“點對點、一站式”為廣大商戶宣傳多種創業扶持政策,實現“創業服務不打烊、線上審核不停歇”。2018年來,共辦理富民創業擔保貸款420筆,共計8598萬元,審核創業補貼1127人次,打造了高效、快捷的貸款融資“綠色通道”,全力幫助創業人員破解創業資金難題。

4、搭建多功能創業就業扶持新平臺。一是在轄區內9家市級創業孵化基地全部分別建立“就業創業服務指導站”。依托服務站開展政策宣傳、空崗采集、用工推送、創業培訓、項目征集、政策落實等服務。在服務入駐企業的同時,解鎖精準渠道搭建功能,服務滿足各街道辦事處轄區內的各類企業發展和群眾就業創業需求,充分發揮“由點及面”“輻射覆蓋”帶動地區就業功能。二是創新打造綜合服務基地。在全市主城區首家正式成立區級就業創業人才服務基地——區就業創業人才服務基地。該服務基地劃分5大功能區,創新融合了培訓、招聘、就業、創業、人才引進“五位一體”的服務模式,旨在全面提升市民就業創業能力,為全區有就業創業需求的市民提供“一站式”指導與服務,為英才匯聚全力打造的人社服務新業態。三是構建網格化創業就業服務平臺。搭建網格化創業就業服務平臺,建立創業信息服務網絡和信息機制,設置了創業補貼、創業貸款、創業典型、創業培訓、用工招聘、技能培訓、經驗交流等7個創業就業服務項目。四是設置“退役軍人創業指導站”。為激發退役軍人創業活力,特設立“退役軍人創業指導站”,建立黨員領導干部結對聯系創業退役軍人機制,提供“點對點”指導、“管家式”服務,開辟注冊辦證、信貸擔保、稅收減免等“綠色通道”,最大限度提供政策支持。在“退役軍人創業指導站”的有序運作下,我區已有5名退役軍人成功實現創業。五是建立“巾幗創業幫扶點”。為推進下崗婦女創業,在紫金東郡等社區設立“巾幗創業幫扶點”,制定可操作性強的個性化幫扶措施,結合她們的學歷、經歷、能力、年齡等特點,為每位有創業意愿的婦女量身定制幫扶措施,并免費推薦創業項目,給予創業指導,創業培訓等多項創業服務,已幫扶8人成功創業。

5、不斷提升被征地農民再就業能力。制定《失地農民就業創業服務專項行動方案》,建立全區754名被征地農民就業需求檔案庫。結合企業用工和市場需要,對被征地農民開展訂單式技能培訓,在社區基層人社服務平臺設立“就業超市”,不定期組織多場大型失地農民招聘活動。今年來,通過加強技能培訓、精準推薦崗位、加大政策扶持等方式,共幫扶1342名被征地農民實現就業再就業。

(二)兜牢底線,完善社會保障

1、2018年,在全市率先建成工傷認定管理體系。市級工傷認定業務下沉區級機構后,區人社局在全市首家正式成立工傷保險科,建立了逐級審批制度、集體討論制度,制定了簡易流程圖和一次性告知單,完善了文書的送達和簽收流程,開辟獨立的辦公場所,建立專門的工傷接待區域,為工傷職工及用人單位提供優質、便捷、高效的服務。三年來,共受理工傷認定申請800余件,時效內結案率達到100%,無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案件發生,工傷認定管理體系已在全市率先建立完成。

2、2019年,區人社局積極爭取省級改革試點,實現全省首家全面發放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和職業年金待遇,標志著全省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的里程碑。區人社局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工作一直以來規范扎實,表現突出,屢獲佳績,2019年11月下旬,區人社局被省人社廳選定為省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首家試點單位,是全省僅有兩家試點單位之一,市唯一一家試點單位。兩年來,共為符合“中人”待遇核定的600余人審核、發放基本養老金和職業年金。省廳、市局相繼發出《感謝信》,對區率先實現退休“中人”基本養老金和職業年金待遇全面發放工作表示充分肯定和表揚。

3、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工作成效突出,率先在全市完成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整改工作。自2019年開始,根據省委巡視組、市委市政府對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整改工作要求,我局積極協調區資規局、住建局、財政局、街道辦事處等相關單位,確保人員資金落到實處。截至目前,應參保9360人,已參保9360人,參保率100%;籌集資金81805萬元,資金到位率99.4%,有望年底高質高效完成兩年全部整改任務,該項工作位列全市第一位次。

4、積極開展企業退休人員養老待遇資格認證工作。2020年,社會建設“十二大體系”新增“納入社區退休人員養老待遇資格認證完成率100%”的指標,我局主動作為,排除萬難,采取電話通知、上門走訪、聯合多部門多渠道查找等方式,最終實現認證率100%,共認證45084人。該項工作為歷年來全市首家首次完成,取得認證率100%的歷史性突破。

(三)穩扎穩打,助推人事人才工作

1、創新打造“四結合”選人用人體系,榮獲2019年“區創新獎”參評項目優秀獎。區人社局積極研究分析全區人才隊伍現狀,穩步推進,大膽創新,采用“內部選拔與外部招錄、編內補充與編外聘用、綜合調劑與適崗鍛煉、結構工資與年薪工資相結合”的“四結合”選人用人體系,在區內實現良性人才流動1000余人次。“四結合”體系堅持內部挖掘,激活沉淀,發揮現有人員的積極作用;堅持人才適任,重點補充,實施部分崗位公開遴選;堅持靈活吸納,創新模式,采取特需專業技術人員編外聘用;堅持人崗匹配,跟蹤調查,推動形式多樣的綜合調劑;堅持聚焦精英,積極探索高層次人才公開招引。通過實施“四結合”選人用人體系,區人社局著力探索緊缺型高層次人才引進路徑,全方位構建引才、育才、留才工作體系,確保招進來、用得好、留得住,充分發揮人才的釋放功效,為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撐。

(四)優化效能,維護勞動關系

1、全市率先召開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現場觀摩會,得到了市農民工領導小組的表揚推廣。2019年11月,區人社局協調區解決農民工工資問題領導小組召集全區36家在建工程項目負責人和勞資人員召開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現場觀摩會。會議強調,要加強治欠保支“四項制度”的落實和監管,進一步明確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職責,企業要與職能部門攜手擔當,從源頭預防欠薪案件發生。與會人員集體觀摩了佳泰雅園安置房示范點,聽取工作人員介紹經驗,取得了良好的宣傳、指導和示范效果,為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2、創新推行“互聯網+”工作模式,建立和諧勞動關系。疫情期間主動推行“互聯網+”工作模式,運用電話、視頻等方式,開展以網絡審查為主要形式的監察執法,及時協調處置勞動保障違法案件。對因疫情防控引發的勞動爭議仲裁案件,開通快速受理、快速裁決的“綠色服務通道”,疫情期間,指導幫助195家復工企業規范工資支付及用工管理;以調解方式解決87家公司的勞動糾紛,幫助以上企業減少訴訟成本300余萬元。

(五)創新舉措,優化政務服務

1、“三大路徑”創新打造就業創業社保綜合服務供給新模式,行風建設不斷提升,營商環境持續優化。2019年10月,區人社局就業創業社保綜合服務窗口入駐區政務服務中心一樓全新辦事大廳,以全新服務形象,攜“前臺+后臺”“線上+線下”“政通+銀聯”三大創新服務路徑,通過集中辦公、優化流程、健全體系等措施,在全市各縣(市)區首推就業創業社保“貫通式”服務。導入智慧應用、配套叫號、查詢及自助打印、服務評價等智能化系統設施,智慧化解了企業、居民辦事多頭跑、手續繁、時間久等問題,10余項業務有效縮短辦節時間,其中,初創企業申請富民創業擔保貸款由原承諾1周辦結的直接合并為1個工作日辦結,有效營造了“親民、便民”的人社服務環境。

四、“十四五”時期工作思路和計劃

1、夯實政策基礎,促進重點群體充分就業。開辟就業幫扶“零障礙通道”,對去產能失業人員、扶貧對象實行動態管理,確保就業困難人員社會保險補貼政策落實到位。重點關注大學生等青年群體就業,建立“實訓見習、云招聘、就業入職、創業扶持”一站式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體系。支持發展新就業形態,促進數字經濟、平臺經濟發展,開展電商帶貨、地攤經濟等符合市場需要的新興就業技能培訓,吸引更多靈活就業人員就業。

2、拓寬就業渠道,搭建多層次招聘平臺。打造“云招聘”平臺,充分發揮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合力,為求職與用工構建新的媒體開放空間,通過網絡招聘會、招聘直播間、抖音招聘等多渠道多形式進行招聘。與轄區內高校開展聯動招聘,推進政校企合作,通過政校企三方資源共享,實現就業資源與高校畢業生的精準對接。搭建雙選平臺,建立企業用工需求管理庫與求職就業需求庫,實現供需服務“三精準”,即“求職人員信息精準登記、企業崗位精準推送,供需雙方精準對接”。

3、發揮帶動作用,鞏固創業創新活力。持續聚力打造“區域覆蓋型”就業創業服務指導中心,全力開展就業創業、人才引進、社保經辦、勞動關系等人社綜合政策宣傳,結合市場需要,服務滿足各街道辦事處轄區內的各類企業發展和群眾就業創業需求,為轄區內企業和群眾提供“一站式”人社綜合服務,實現創業帶動就業“倍增效應”,“由點及面”充分發揮輻射帶動區域板塊的就業創業活力,實現全面高質量發展。

4、聚力社保覆蓋,不斷提升社會保障功能。健全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障覆蓋范圍,穩步提高保障水平,為建設更高水平小康社會提供水平適度、持續穩定的社會保障網。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實現應保盡保,基礎養老金發放率和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覆蓋率100%,重點做好新地塊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工作,做到“即征即保”。機關事業養老保險社會化發放率保持100%。退休人員社區管理服務體系更加完善,企業退休人員社區管理率100%,社會保險待遇水平穩步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穩定增長。

5、搭建優質平臺,加速人才引進培育。進一步貫徹落實“五堅持五提升”人才工作體系,加強高技能培育載體建設。積極發展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高技能人才專項公共實訓基地、技能大師(名師)工作室等人才培養載體,指導企業建立技能人才成長通道,搭建高技能人才和高層次人才互通橋梁。貼近產業需求,努力實現“云對接、精準薦”,為重點企業和高技能人才搭建精準、高效的“屏對屏”溝通交流平臺,為重點企業提供不斷線的高端人才尋訪服務。

6、立足規范有序,穩步推動人事工作。規范做好事業單位招聘及各類人才補充工作。全力推動區“雙百人才工程”,持續推進“四結合”人才選用配備模式,加大對新城區新成立事業單位及急需人才單位的人員補充力度,在編制使用審批的基礎上,做好事業單位人員招聘補充工作,配合需求單位做好各類合同制人員的招聘和補充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7、加強信息建設,提高人社綜合服務水平。在已有的“內部+外部”“前臺+后臺”“線上+線下”創新服務模式下,主動向“綜合柜員制”模式靠攏,進一步整合資源,培養業務全面手,提升人社服務質效。著力開展“人社服務快辦行動”,實現就業創業、社會保障、人事人才、勞動關系等業務“一窗”分類受理。重點開展“好差評”工作,完善規范事項和辦事指南,暢通政務服務評價渠道,加大企業群眾監督力度。通過系列信息化、集成化創新工作,打造“升級版”優質高效的人社服務。

8、完善應急機制,精確實施勞動用工服務。加強勞動關系矛盾源頭治理,優化勞動用工指導服務,以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實體化建設為契機,完善勞動關系領域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做好重點人員、特殊人員的開導、疏解工作,全面提升勞動關系應急管理及突發性事件處置能力,適應當前勞動關系的多變性,維護和諧穩定的勞動用工環境。

五、市級以上表彰獎勵和榮譽稱號

1、2019年,被省人社廳表彰為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系統先進集體,全市十個縣市區唯一被表彰。

2、2020年,榮獲市人社局頒發的第十屆大學生暨返鄉人員創業大賽優秀組織獎。

3、2019年,被市人社局表彰為市創建省級創業型街道(鄉鎮)、社區(村)和園區工作先進集體。

4、2019年,由區人社局派員組成的區代表隊在全市人社系統行風建設業務技能比武決賽中榮獲三等獎,在主城區位列第一。

5、2018年、2019年,被市人社局表彰為全市農民工工作先進集體。

6、2018年、2019年,被市人社局表彰為市發展家庭服務業先進集體。

7、2018年、2019年,榮獲市人社局授予的市區社保經辦服務窗口優質社保服務“流動紅旗”;

8、2018年,被市人社局表彰為2018年度人社系統宣傳工作先進單位。

9、2016年,被市司法局、市綜治辦表彰為2016年度優秀人民調解共建集體。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 | 国内自拍中文字幕 |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不卡 | 伊人激情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 亚洲视频精品在线 | 在线看视频你懂的 |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精品视频 | 国产男人的天堂 | 亚洲精品99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 色婷婷狠狠久久综合五月 | 国产麻豆精品 | 在线看污视频网站 | 欧美成人一区亚洲一区 | 亚洲看片 |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综合99 | 国产裸舞福利资源在线视频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一 | 亚洲免费电影网 | 亚洲人成一区二区不卡 |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国产一区在线mmai | 四虎国产成人永久精品免费 | 成人午夜性影院视频 | 开心丁香婷婷深爱五月 | 亚洲视频国产 | 亚洲自拍小视频 | 性船在线观看未删减版bd | 亚洲免费福利视频 | 国产大学生系列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2020 |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性色99 | 久久精品视频国产 | 欧美自拍亚洲 | 2021国产麻豆剧传媒古装 | 波多野结衣免费在线 | 亚洲自偷自偷精品 | 成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